研究室Memo:干預成性 死不認錯

研究室Memo:干預成性 死不認錯

曾蔭權是不是香港最好的特首?沒有選擇之下,這個假設性的問題根本沒有意義。不過見近來坊間月旦曾蔭權一年以來的成敗得失,熱鬧十分,所以我們也加入戰團,將時間線拉長,從股民散戶角度看曾蔭權。
曾蔭權做特首之前是政務司司長,再之前是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為政務司的時候只不過是一個「掃街大隊長」,負責那已經推行了三十年的「清潔香港」大行動,政績不算十分明顯,不過既然講明了從投資者角度看曾蔭權,掃街大隊長的一段的歷史就暫且放在一旁吧!
不過曾蔭權為財政司時候的政績,則大有可圈可點之處,我們不得不算這一筆舊賬。總括而言,財政司曾蔭權的作風,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干預粗糙.錯在人家」。此話何解?
九七金融風暴最初,曾蔭權為他當時的大老闆董建華護駕,將所有問題推諉到「外圍因素」這四個字上面。外圍因素是甚麼?相信今天的曾蔭權也說不出外圍因素是甚麼,總之外圍因素就是特區政府控制不了的事。
噢!歷史記載的又是另一回事。要不是「八萬五」,香港的樓市會跌得那麼慘嗎?如果特區政府知道「八萬五」動搖了香港樓市的根基,會有那麼多的負資產嗎?
當然今天的曾蔭權可以說︰「八萬五是前特首董建華的政策啊!」又或者可以說︰「地產泡沫是港英殖民地留下的問題啊!」總之就是「錯在人家」。
不過我記得曾蔭權是回歸前後時的財政司,見如此這般的問題都不向兩朝老闆進諫,乃不忠。不過若他說︰「我跟你們一樣,都不知道問題是這般嚴重呢!」那我們也無話可說,不過若換了一個有真正有遠見和承擔的政治家,就一定會因此知悉自己能力有限,至少也學會政府不要癡心妄想干預市場。
究竟曾蔭權有沒有學到這個教訓?至少在九八年的他未有學到這個教訓!他當年大言不慚地說︰「香港會是第一個步出谷底的地區!」大家還記得他那個「聖誕節復蘇」的預言嗎?結果,香港是最後一個走出這個谷底。

官股入市︰曾蔭權變義和拳

「無能」這個黑鍋不好揹。曾蔭權便想到了另外一個代罪羔羊,那就是面目模糊的「對沖基金」。索羅斯是奸的,對沖基金是奸的,是外國人要破壞香港的計劃,此時此刻的曾蔭權變了義和拳。
毫無疑問對沖基金是唯利是圖。唯利是圖的對沖基金,是不管獲利的對象姓甚名誰,總之一見閣下的制度結構出現了漏洞,就會想辦法從中獲利。當然,有時對沖基金是很為官僚厭惡,因為被人家發覺漏洞是很羞辱的事,特別是自詡為金融城市的香港。所以當時的曾蔭「拳」便決定要以我們最後的防線︰「外滙儲備」,來大賭一手,那就時後來史稱「官股入市」的一役。
當年要是「官股入市」輸了,香港也再沒有子彈去對抗了。可能市民會說︰「股市之後也反彈了,不應該怪打鱷大英雄呢!」實情是官股入市後,股市跟本沒有反彈,真正救了香港的,是98年10月初美國聯儲局因LTCM出事而推出的救市措施,不要告訴我其實曾蔭權是知道LTCM會出事,更不要告訴我其實曾蔭權知道格林斯潘心中所想。幾百萬香港人無端端做了股民,更加差點無端端做股蟹,險乎!
那麼今天的曾蔭權又怎樣呢?我們只可以說由數碼港到廸士尼,由西九龍到添馬艦,每件事都有曾蔭權的痕迹,每件事都有大政府的氣味,這四隻大白象也見證了香港大政府的強政勵治。究竟日後曾蔭權會否繼續以粗糙的手段干預市場,會否繼續將所有錯誤推諉在人家身上,要留待歷史去評價曾蔭權。
利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