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有甚麼討論比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更加「雞同鴨講」呢?恐怕沒有吧。一方指有助扶貧,另一方指好心做壞事,雙方各執一詞,各自表述:你有你講,我有我講,誰也說服不了誰,令「討論」變得曠日持久,沒完沒了。不明就裏的人還以為經濟學深不可測,否則怎會有那麼多拗不完的話題呢?但有誰知道,有關討論原來一開始已經離了題。
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支持者,多是基層組織,喜歡將資本家標籤為吸血鬼,以可恥工資剝削勞工,所以政府要立法推行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以保障弱勢社群。但他們可有想過,沙士期間,經濟低迷,賤物鬥窮人,十元一碗雲吞麵,麵檔老闆由朝賣到晚也不足餬口,這又是誰剝削誰呢?難道這又是消費者剝削麵檔老闆?
人皆自利,其實不論老闆、打工仔還是消費者,有誰不為自己的荷包着想呢?正所謂物以罕為貴,求過於供,價格上升,反之亦然,這亦通用於勞動力的分析,也是經濟學的常識。
工資高低和工時長短,關鍵在於競爭的強度,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就算有再多的勞工法例,最終仍要面對競爭的過程,將可恥工資歸咎於剝削,是犯了倒果為因的謬誤?立法硬性規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扭曲勞工市場,最終受害者仍然是真正的基層,難道這又是領導們希望見到的結果?
當然,撇除上述不論,不少草根階層又的而且確活在貧窮線以下,生活十分艱苦,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與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又有甚麼關係呢?不錯,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看見別人身陷困境,總想出一分力,助其度過難關,實是人之常情。但扶貧也要講方法,不得其法就會適得其反。一如口渴要飲水,但肯定不是海水,更加不是天拿水,因為前者不能解渴,後者更會喪命。同樣道理,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這個問題可以討論,也值得討論,但不論贊成或反對,都應該正視問題的根源。訴諸情緒發洩,以口號代替邏輯推理,遇有反對意見則斥之為麻木不仁、甚至助紂為虐,這又有甚麼意義呢?
猜測別人的動機或許是君子所不為,但如果在討論中,對方經常離題,或自以為站在道德高地而排斥異見,便有需要搞清楚他們究竟是有心還是無意。
為民請命的人,心裏總有一點使命感及正義感,對於不義而富且貴深惡痛絕,推而廣之,連「無形之手能將自利變成利他」這一論調也感到難以接受,認為這是向「吸血鬼資本家」低頭,是投降主義,要不得也。最低工資及最高工時則帶有鋤強扶弱、劫富濟貧的意味,與社運領導的「理想」可謂不謀而合,於是企硬支持。
就算別人對該政策可行性提出種種質疑和證據,他們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總之寧願口頭上維護弱勢社群,也非要進行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實驗不可。久而久之,令有關討論變成各自表述,雞同鴨講,浪費了大家的時間,於雙方無益,這又何苦呢?。
現在,或許是時候讓我們重新返回討論起點,從以事論事的態度,共同就扶貧等問題進行商討,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法,幫助弱勢社群自力更生,早日脫貧,這總比繼續「雞同鴨講」來得有意義吧!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