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昇梳化公司董事長褚雄一手打造尤德的紅色梳化、衛奕信的藍色梳化、彭定康帶到法國別墅的白色手織棉布梳化,統統有維多利亞古典風格或是適度大方氣派。前督憲府燈火璀璨時代遠去,八年董建華時代結束,新行政長官曾蔭權重返英式官邸,禮賓府回歸以後第一個新主人,延續往日英式行政制度特色,卻沒有光顧這位港督梳化老師傅,昔日英式優雅梳化下午茶的味道,還能夠保存嗎? 記者:冼麗婷
按特首辦發言人表示,禮賓府九七年回歸以前放於會客室及書房等布藝梳化沿用至今,但舊了的椅套會不時翻新。東昇梳化公司董事長褚雄表示,曾蔭權雖然沒有一如過往的港督找他訂製梳化或椅套,但他對此不感到失望,「一朝天子一朝臣,佢有搵人嚟問過,最後都冇幫襯我,冇所謂啦。」
褚雄1946年從番禺來香港後,立志要做漂亮梳化,自從承接一間著名家具公司的梳化生意後,名人生意接踵而來。71歲老師傅的梳化店舖位於北角麗東酒店旁,年前一輛的士意外撞入舖內,傳媒發現這個簡陋的工場,有不少大人物光顧,包括最後三代港督、歐洲和美洲多國領事、中國會創辦人鄧永鏘等等。
連工包料約8,000元
80年代開始,港督府女管家負責與褚雄接洽,商量訂製梳化的款色,或是翻新梳化套。褚雄記憶中,他親手做的維多利亞古典單座位梳化,放在當年港督府地下會客室及書房,「細書房放兩張單座位,可以用嚟傾偈。」他手工好、價錢不貴,連工包料也不過是7,000至8,000元一張,每種布料款式通常造兩張、四張或六張,「當然舒服,佢放喺書房,用嚟睇書,好有古典風格。」
褚雄說尤德似乎較喜歡紅色,分別訂造過紅色古典花圖案及紅色粗間條單座位。當年尤德更請他親赴北京,特地為英國駐華大使館做梳化,「我帶晒五、六個工人去,連衣車都帶埋。」
到了衛奕信時代翻新部份港督府梳化,就連港督兒子書枱前的小梳化,也是褚雄精心製造的:「衛奕信個仔喺個尖頂塔仔閣樓房間,我去過,幫佢造咗張小型梳化寫字櫈。」
至於會客室及書房的單座位,衛奕信喜歡翻新為藍色,褚雄親自拿布樣本到港督府以「唔鹹唔淡」普通話跟衛奕信介紹布料,結果衛奕信與女管家決定用藍色古典花圖案。褚雄說,港督府造梳化用公帑,所以從不講價,「都唔使佢哋出錢。」
香港最後三個港督的性格各異,褚雄感覺彭定康最隨和,他97年離開香港前,特地為法國南部別墅私人訂造了三張梳化,分別是三座位、兩座位及單座位,肥彭以37,850元的支票埋單結數。褚雄特地把支票縮印,至今仍放在銀包留念。
不論為港督與普通客人造梳化,褚雄全部親力親為,付運包裝也小心兼顧,以免損毀得失客人。當年他帶着會計師長子一起把白色印度手織棉布梳化搬上港督府,兒子成為他的繙譯員。他記得,彭定康遠遠看見梳化,立刻咧嘴笑着跑來,「佢睇見張梳化好開心,又問候我生意好唔好。」
拍照留下歷史一刻
褚雄與末代港督彭定康見面的一刻,深深感受歷史結緣可遇不可求,很想跟彭定康拍照留念,「我問佢,你係thelastone(最後一位)港督,可唔可以同我喺梳化前影相留念?」彭定康聽罷立刻攬着褚雄肩膀,兩人一起坐下來拍攝了末代港督與梳化老師傅的歷史照片。
從此,英國殖民地最後一任港督在法國的別墅,永遠留住印度人手織的布、香港人手製的布藝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