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霍金熱潮,令不少港人埋首探究宇宙奧秘,而要窺探絢麗的宇宙,便需超強勁的天文望遠鏡。皇仁書院天文學會最近成功製造全亞洲第二大的自製巨型望遠鏡,口徑達30吋,可看到遠至30億光年以外的星體,級數媲美香港天文台的望遠鏡,所費只是4,000元,不過卻花了20多名學生一年時間才完成。
製造時間約一年
皇仁書院天文學會過去曾製造24吋口徑的天文望遠鏡,去年該學會開展製造30吋天文望遠鏡計劃。該鏡約於兩個月前完成,較預算早至少一年,僅比全亞洲最大、日本的32吋口徑自製天文望遠鏡略小。
自製天文望遠鏡的關鍵在於望遠鏡底部的主鏡,該學會導師陳玉麟表示,他們必須在一塊巨大平面玻璃,磨出中心點凹入16毫米弧度的凹鏡,然後再塗上水銀,才可有效反射光線至上方的目鏡上。
參加這計劃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於放學後到天文學會房,將「金剛砂」灑在大玻璃上,再蓋上另一塊玻璃,學生跟着指引前後和打圈磨玻璃,最後磨去六公斤份量的玻璃粉,需時約一年,其他如架設支架及電動系統等則較易處理。
該鏡約於兩個月前正式完成,較預期至少早一年完成。陳玉麟說,廠商製造的30吋口徑天文望遠鏡,一般動輒要30萬至40萬元,但他們只用了4,000元。
該鏡可看到多遠呢?陳玉麟表示,宇宙直徑約70億光年,該鏡可看到10億至最多30億光年外的星體。該學會會長區立行補充說,一般人的肉眼極盡只可看到六等星(數值愈大代表星體愈暗),在城市更只能看到二等星,但他們便曾透過該望遠鏡看到九等星。
整副望遠鏡重約40公斤,屬可拆式,安裝約需一小時,所以該會將把它帶到觀星勝地的大嶼山水口使用。區立行稱,在下月將利用它辦一些觀星活動。
記者:倪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