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電盈爭產荒誕劇愈演愈烈

傳訊四圍炳:電盈爭產荒誕劇愈演愈烈

過去數周本港最大宗電訊業消息,首推電盈「爭產」案。電盈收購戰峯迴路轉,天天有新料(皆因有人天天放料),這邊廂新橋及麥格理與電盈眉來眼去,那邊廂網通板起臉曉以民族大義;事件開始時還是一宗有價有市的商業交易,及後竟發展到有人見利忘義引致股東反目,果真是始料不及。

口口聲聲全為小股東

中國改革開放快將30年,走資應走得頗有經驗,不過今次網通「走出去」收購電盈這宗交易,卻仍然脫不了列寧式國家主義色彩。網通說「不願意看到由港人擁有的電盈及其主要資產的狀況發生任何改變」,即是以國家民族考慮來主導這宗商業交易,這也成為了嫁錯新郎洞錯房的序幕。另一面,小小超多年來一直被小股民視為過街老鼠,現在突然口口聲聲說「為小股東賺取最大利益」,頗有「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的井岡山式豪情,雖然查實只是虛晃一槍。如此這般,令這宗「爭產」案添上幾分卡夫卡式荒誕。
電盈在固網市場已經屬於強弩之末,流動手機和3G業務未成氣候,雖然寬頻和now業務開始有增長勢頭,但也難扭轉整個局面。香港的電訊市場全面開放,電訊業難再成為高增長和高回報的業務,現又怎能輕易獲得以追求高增長、高回報為己任的投資基金公司垂青呢?

管理層獲1億獎金?

況且,中國電訊和媒體市場可供外人進入的機會有限,暫仍然無外資或港企立足之地,CEPA也幫不了香港的電訊商,所以夥拍網通為電盈帶來的神州憧憬,像只是另一個科網泡沫。所以電盈將資產脫手,還待何時?強如梅鐸的新聞集團,也鬥不過中國的法規和政策,最終還是要出售鳳凰衛視兩成股權予中移動母公司。
筆者讀到一份財經報章的報道指出,一旦交易落實,電盈管理層將獲得高達1億元「獎金」,同日另一份報章則稱電盈管理層是在行使認股證下將獲利達一億元。姑勿論哪一個版本正確,若然電盈管理層在作出有關交易的決定時,涉及重大的個人利益,是否真的全心全意「為小股東賺取最大利益」?這就難免予人有點瓜田李下之感,這個實在值得大家關注。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