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殖民地 - 邁克

兒童殖民地 - 邁克

為未來主人翁特設的夏令營,法國人叫「兒童殖民地」。多麼生動活潑:空隙間的管理,假如有點機智,等於無王管,囂吵喧嘩,紙醉金迷。在那種地盤威風過,往後就算大未必佳,起碼回憶是甜美的。瞇起眼想當年,沒有人聽得懂你說什麼,也要折服於語氣的溫柔和堅定。
有這麼可能與現實相距十萬八千里的臆想,固然因為只嚐過殖民地的甜頭,不曾真正遭受過它的白眼,也因為小時候從來沒有被送去夏令營接受「玩改」—相對怵目驚心的「勞改」,不過當然幸好也沒有勞改。過來人的經驗似乎不怎麼值得懷念,被窮追猛打,也只是淡淡回應「就是游泳玩耍,沒什麼特別」。

七十年代有一部法國片《最佳行走方式》,克羅特米勒導演,便以兒童殖民地作背景,說的倒不是未成年人被殖民的過程,而是兩個管理員的瓜葛。好像都喜歡聘用比受管轄者大不了多少的青年,二十來歲,心智未必如體格發育健全的孩子王。這兩位就未曾妥善處理自己的隨身性行李,一個為偏離正途的慾望目標煩惱,另一個洞悉他的秘密,自覺掌握了權力,想盡辦法打壓他,結果釀成悲劇。
男主角之一叫柏德烈狄維爾,與謝勒狄柏度差不多同時入行,地位不相伯仲。八十年代初他演一部《後父》,到三藩市做宣傳,我黐着報館的同事去做訪問,志在看明星。過了沒有兩個月,忽然傳來他自殺的消息,非常錯愕。這樣就過了二十多年,每次看見狄柏度,都不期然想起他。如果沒有選擇放棄,他也會允許自己膨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