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作為一流大學的日子屈指可數!」作為內地最高學府的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近年面對香港的大學以「銀彈」挖角,搶走不少頂尖的內地教授、資優學生,學術地位及聲譽備受考驗,甚至有網民斷言,若北大、清華繼續只懂吃「老本」而不作任何招架,終會淪為「二流大學」。
內地互聯網最近就北大與清華在國內學術界「一哥」地位是否已不保,掀起討論熱潮,其中一個焦點是兩所百年名校,近年面對師資流失、固有校園精神學術氣氛減弱、畢業生出路問題,在招收資優學生方面,是否已不敵來自香港大專院校的挑戰。
39萬獎學金 科大搶才女
早在去年,北京高考狀元陳秀野拒絕清華大學,而選擇入讀香港科技大學,已引起內地學生激烈的回響,指國內的頂尖學生正嚴重流失。及至今年初,內地有網民更提出「香港大學將把北大、清華掃為二流大學」的警告。
據了解,香港多所大專院校近年均積極吸引內地有潛質的學生來港升讀大學。早前,香港科技大學不惜提供39萬元獎學金,吸引成都才女李卿曦入讀,更傳為一時佳話。
而香港大學上月尾共向內地3,000名學生發出第一批面試通知,數目是去年的兩倍。剛接到港大面試通知書的北京學生李剛,坦言是因為港大提供的豐厚獎學金,才考慮轉到香港升學。
師資質素降 失品牌效應
亦有學生表示,內地大學畢業生競爭大,即使是北大、清華畢業,最低月薪還不到2,000元,但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平均月薪可過萬元,吸引他們來港升學,然後留下來就業。
北大有關負責人表示,北大、清華的聲譽、學風是無價的,他們不可能、也不需要採取像香港大專院校的「銀彈」攻勢,來留住學生。
不過,畢業於北京大學的青年學者譚五昌指出,北大、清華最具「品牌」效應的人文精神及師資質素正在削弱,這兩所大學被香港大專院校掃為二流的說法,並不是沒有可能。面對頂尖學生流失,北大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也承認:「這幾屆學生素質確實要差了很多。」
北京《財經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