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7年歷史的恒生指數今年9月起有翻天覆地的改變。為配合將H股納入為恒指成份股(藍籌),恒指服務公司除改用流通市值加比重上限,計算每隻成份股比重之外,更增加5個H股藍籌配額,令藍籌股總數破天荒由33隻可增至38隻,此舉避免大型H股晉身藍籌,迫走港資藍籌的情況出現,兩全其美。
【本報訊】恒指服務公司總經理關永盛表示,經過一輪市場諮詢後,為配合H股加入恒指,決定將藍籌比重的計算方法,由總市值加權改為流通市值,兼加上15%比重上限,由今年9月至明年9月分三階段實施,這是市場廣泛支持的方案。
分3階段改比重上限
作為過渡安排,恒指服務公司特意增加5個H股藍籌配額,令非H股的藍籌數目維持33隻。關永盛不肯估計,今年8月作檢討時,會否有超過1隻H股成為藍籌,現有20隻H股合資格。恒指服務公司通常每年換兩、三隻成份股,料1年後才有第5隻H股藍籌出現。當藍籌總數達38隻時,會就成份股總數再作安排。
被問到恒指服務公司把非H股藍籌維持33隻,是否受到港資藍籌的壓力,事關東亞銀行(023)主席李國寶曾質疑將H股納入為藍籌的理據,並擔心東亞被剔出成份股。關永盛笑笑口回應說,「過去一個月在不同場合都收到不同的意見。」
他指出,33隻恒指成份股由69年沿用至今,當年香港的上市公司數目不足百間,現在近1000間,保持33隻成份股不足以反映大市,最新的市場涵蓋率只有五成,跟七成的目標相去甚遠,故需要增加成份股總數。他坦言,「每個指數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需要,現在改變是適當時候」。
滙控中移動首當其衝
恒指將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動,首當其衝是重磅的滙豐控股(005)及中移動(941),兩股在恒指內的影響力大減兼有沽壓。滙控現佔恒指比重三成,因新加比重上限15%,到明年9月,滙控佔恒指比重將減半,按盈富基金(2800)及恒指ETF(2833)兩隻追蹤恒指的被動基金,投資規模400億元粗略計算,減持滙控來調整組合的資金共有59億元,等於滙控1至2日成交。
中移動則受到藍籌改用流通市值計法影響,該股的流通系數只有25%,計入指數的市值由8827億元,縮水至2206億元,比重由現時16.6%,最終降至11.43%,將有21億元沽盤。
長實 太古 東亞最受惠
基金減持滙控及中移動,增持其他藍籌,最受惠的是長實(001),長實佔恒指比重升近3個百分點,因而有12億元買盤。藍籌中,只有滙控、太古A(019)及東亞是百分百流通,前者受到比重上限限制,但太古及東亞佔恒指比重將會上升,將分別有10億及6.5億元買盤,也是受惠股份。
對於市場一直擔心,未來建行及中行成為藍籌,令恒指的金融股比例增加。實際上,現有4隻銀行藍籌,於明年完成整個變動後,總比重將由現時37.76%,降至24.6%。即使加上建行,總比重只是29.5%,較現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