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訊:捕風捉影的「掃街族」<br>

上海通訊:捕風捉影的「掃街族」

珍妮這幾天好是鬱悶。原本,她年輕賢淑,打扮得體,待人處事頗有分寸,是辦公室裏的萬人迷,可自打一張玉照在網上流傳,她的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這是一張別人偷拍的相片,鏡頭裏的珍妮,正在地鐵車廂內打瞌睡,雙目緊閉,眼袋臃腫,披頭散髮,肩帶下垂,玉女風範蕩然無存。同事們看了照片,都感歎「這個女人原來介(咁)會裝腔」。為此,珍妮和網站交涉了好一陣,最後才把相片刪除。

攝影者:記錄社會生態

這就是時下上海最時髦的「掃街族」所為。這群人閒來無事,最喜歡帶着相機走街穿巷、捕風捉影,在他們的鏡頭裏,沒有一張熟悉的面孔,有的只是和他們擦肩而過的像珍妮那樣的陌生人。「這是一個孤獨的外國女子,夜晚時分在街頭蹲着,旁邊兩個高談闊論的男人,更反襯出她的孤獨。」「這張是在路中央拍的,這個撐着紅雨傘的女孩看我在拍她,不但不躲閃,還對我露出了特別的笑。」「女人比男人更願意向陌生人展示自己美的一面」。諸如此類的感言,在一個叫「薇安上海街頭客」的網站上比比皆是。
「掃街族」不承認自己是入侵者,只說是個記錄者。游離的雙方,互不干涉是「掃街」的大前提。但珍妮卻想不明白,雖說是睡覺的狀態無法對攝影者進行干涉,但出洋相的結局卻是顯而易見的啊。
實際上,上海的各種公共場所已經安裝了至少30萬個攝像頭,無時無刻,都有攝像頭在記錄每個人的影蹤,出現一些反常規的醜態,也在所難免。而「掃街族」的出現,至少讓那些無趣的「監視」變成了有趣的「藝術」,即使是一張瞌睡照片,同事讀到的,是珍妮的「原生態」,而普通讀者看到的,則是生活一角的小快樂。
現實能帶給我們的快樂已經不多了,珍妮們不妨放寬心,學一學「芙蓉姐姐」的雄心、勇氣、表演慾,在「掃街族」面前擺個甫士,瞌睡照嘛,就權當一張劇照好了。
游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