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年屆60,有人選擇退休享受人生,也有人熱愛工作,繼續為社會出一分力。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報告指出,醫學昌明令人類更長壽,很多國家都逐步延遲退休年齡至67或68歲,延長長者的工作生涯,以減輕社會福利開支。但有本港長者表示,很多私人機構視他們為「老弱殘兵」,迫令他們退休,令他們無法貢獻社會。
「老咗唔等如無用」
香港人很長命,男性平均壽命達78.8歲,女性更可活到84.4歲,與英、美等國家相若。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估計至2033年,男性平均會有82.5歲,女的平均可活至88歲,故認為值得討論退休年齡問題,以增加生產力及減輕政府用於退休人士的福利開支。
該會轄下的人口政策支援小組召集人黃紹倫昨表示,本港並無法例規定在私人機構任職僱員何時退休,但一般僱員會選擇60歲。他指,很多長者退休後仍對工作念念不忘,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多做數年,但礙於社會普遍將退休年齡定在60歲,窒礙他們再找工作。
69歲的張基兩年前才放下窗簾裝飾工作,享受退休生活。他指,很多長者精神健康很好,其實可繼續工作,但私人機構往往視他們是「老弱殘兵」,迫他們退休。他希望政府制訂政策,將退休年齡定於65或67歲,「老咗唔等如無用,工作先可以令長者重拾自信心。」
廉政公署執行處前首長郭文緯則選擇退而不休。他在02年55歲時放下廉署工作,但參考不少書籍後,得出退休後「應該做啲嘢、學啲嘢」的結論,故他退休後繼續反貪工作,擔任菲律賓政府的反貪顧問,上周又到北京為北京市紀委舉辦反貪課程,繼續享受工作帶來的樂趣。
美國早察覺嚴重性
其實,現時各國政府均不斷研究推遲退休年齡。美國早於83年察覺問題嚴重性,時任總統的列根簽署《社會保障法案》,規定由當年至2017年,將美國人退休年齡由65歲逐步提高到67歲。英國政府正研究將退休年齡由現時的65歲,延長至2044年的68歲;德國國會今年初也通過,到2029年退休年齡將由現時的65歲提高至6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