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星級公廁背後,有着無數廁所清潔工的辛酸史。工會調查發現,食物環境衞生署外判廁所工除了待遇差外,每日更要面對缺德市民使用公廁的十大惡行,如廁後不沖廁、隨地拋垃圾等已是司空見慣,最離譜是有「破壞王」經常偷取公廁設施,有人甚至視廁格為陽台進行性行為。工會促請政府及外判商正視廁所工的苦況。
有年輕人廁格做愛
多個團體早前舉行「全港最佳公廁選舉」,針對有關選舉,清潔工人職工會也進行了一項「最佳公廁知多啲」調查,訪問了20位來自其中12間最佳公廁的清潔工人。結果發現,廁所工原來平均時薪僅15元,而部份外判商為節省開支,甚至將員工工時劃分為中午晚三個時段,員工每工作三小時就要呆等兩小時。
調查又顯示,部份市民在使用公廁時缺乏公德心。有接受訪問的工人指,內地旅客不守規矩的情況更為嚴重,工會歸納出公眾使用公廁十大惡行(見表)。
任夜更廁所工的鳳姐說,經常遭到缺德市民惡言相向,「試過有個媽媽抱住個兩歲大嘅仔喺洗手盆屙尿,我好言相勸,佢竟然話『你洗廁所嘅,𠵱家唔使做呀。』」
鳳姐表示,過去四年工作生涯中,最惡心是曾經目睹年青男女在廁格進行性行為後,遺留避孕套及廁紙,要她清理。
偷取廁紙及乾手機
負責監管公廁的食環署管工李美笑稱,有人會趁清潔工下班後到公廁偷取廁紙、梘液、渠蓋、乾手機、風扇等,每間公廁每年動輒須進行數百次維修,其中茶果嶺公廁更曾錄得一年須1,000次維修的紀錄,以每次維修費180元計算,涉及款項達18萬元。
清潔工人職工會幹事陳寶瑩說,清潔工人職責是清潔環境,並不代表使用者可任意妄為,破壞廁所環境衞生,她促請政府加強公民教育,及提高廁所工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