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畀機會我哋回饋社會」<br>殘障高考生苦無出頭天

「畀機會我哋回饋社會」
殘障高考生苦無出頭天

【本報訊】高級程度會考明天放榜,考生們都冀盼考得好成績,順利踏上大學之路,但專門收錄殘障及弱能學生的甘迺迪中心五名應屆考生卻比其他人憂心,「我哋冇乜工作機會,考好啲、讀完書,一樣好擔心。」 記者:黃可欣

現年23歲、患先天性腦麻痹的應屆高考生張世豪,不能控制肌肉,自幼有腳卻不能走路、有手無力寫字、連說話也打結。腦麻痹的病人很容易感到疲倦,但他憑毅力成功克服高考的困難,溫習艱辛不消說,高考中文卷最難捱,由於活動不靈,需由早到晚憑口講足十多小時答卷。

「要去做嘢 唔係冇飯食」

「我做得晒份中文卷。」他昨日一字一字吐出這句說話,然後滿足地笑了。談及理想,他想做有關電腦的工作,「我哋唔似一般人,讀咗書將來條路會好啲……只係『可能』會好啲。」世豪稱,不少同學大學畢業也找不到工作,「我屋企環境唔係太好,父母冇可能一世照顧我,所以我始終都要出去做嘢,如果唔係冇飯食。我希望政府關注有高學歷嘅弱能人士,唔好嘥咗我哋辛苦讀書考試,畀啲機會我哋回饋社會。」
會考獲三A二B佳績的先天性肌肉萎縮考生劉曉鋒也坦言感到迷惘,「弱智人士工作機會都算多啲,我哋呢啲肢體比較弱嘅,唔可以擔擔抬抬,可以做嘅工作更少。」
甘迺迪中心校長黃婉冰說,患有肌肉萎縮症的著名科學家霍金早前訪港像旋風般,獲港人熱情對待,但港人對自己身邊的弱勢社群卻甚為冷漠,政府又不理會他們,過去該校沒有資源辦預科,有潛質升中六的惟有四處叩門求學,現時雖獲政府撥款,但只屬暫時性,沒有保障。
此外,有開辦副學士課程的院校明起舉行招生日,也有外地升學機構日內舉行教育展(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