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貿易順差及熱錢流入持續強勁,中國外滙儲備於5月底時突破9000億美元大關,達到9250億美元,拋離全球排行第2的日本609億美元。5月份外滙儲備單月便激增300億美元,為2004年12月以來首次出現類似增幅。
【本報訊】5月份外滙儲備增加300億美元(見圖),按昨天人民幣滙價收報7.9984計算,這筆外滙流入變相製造了2400億元人民幣需求,大大加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然而,人民幣由05年7月滙改至今,兌美元由8.2765上升至昨天的7.9984,累積升幅只有3.36%;即使人民幣5月份單月升值3.36%,也只能抵銷83億元(源於外滙儲備增加300億美元)人民幣需求。
滙豐:加快落實QDII洩洪
滙豐中國區首席經濟師屈宏斌昨天對本報記者說:「升值3%沒啥用……升值30%對經濟影響又太大,屆時熱錢反而會流出。」他說,單靠升值來遏抑外滙儲備增長,從近期數據而言,已經證明此路不通,他建議內地應該加快實施QDII,特別是由銀行來辦理QDII,透過增加資本流出緩解外儲增加。
總額9250億美元破紀錄
內地《第一財經日報》昨天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道,5月底外滙儲備已達9250億美元,4月底時為8950億美元。報道又指出,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副司長張驥日前透露,到目前為止中國外滙儲備已經增加到9250億美元。該報曾於3月底時率先報道,中國外滙儲備規模於2月底時為8537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並位居全球第一,該數據其後與官方公布數據脗合。
人民銀行4月宣布,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的人民幣資金,在一定額度內購滙投資於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此即市場所廣泛期待的QDII,現時市場正在等待政府宣布首批QDII機構。
李國寶:最快08年自由兌換
路透社昨天報道,由於中國證監會已經成立委員會來評估QDII申請,說明中國政府很快宣布首批QDII機構,監管部門可能只挑選兩至三家機構,包括一家基金公司、一家內資和一家外資銀行,其中上海華安基金管理已獲批3億美元投資額度。報道又說,率先獲牌的內資銀行可能是交通銀行(3328),外資銀行則可能是滙豐、花旗集團和荷蘭銀行。
談及人民幣可兌換問題時,東亞銀行(023)董事長李國寶預期,08年中國舉行奧運會或是2010年上海舉行世博會期間,將會是讓人民幣自由浮動、放寬資本賬限制的合適時機。
另外,金管局經濟研究處高級經理劉利剛估計,人民幣升值可以刺激內地進口需求,國企紅籌及港人在內地資產也會升值,他估計人民幣幣值如上升5%,本港經濟可額外增長0.5個百分點。不過,香港工業總會行政總裁邱繼龍指出,人民幣自去年7月滙改後,工業界在內地經營成本已升0.5%,其中以來料加工的廠商因競爭激烈,所受的影響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