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將於本周六(7月1日)正式全線通車。在海內外為能方便、快捷地前往「世界屋脊」欣賞雪域風光之際,環保人士擔心,青藏鐵路會令自然環境受到無可挽回的傷害;內地專家早已警告,如對原始土壤的破壞嚴重,植被(地面植物)覆蓋度的恢復需逾60年。
青藏鐵路從青海省會西寧至西藏首府拉薩,全長約2,000公里,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於1984年通車,格爾木到拉薩段於2001年6月開工建設。十萬多名建設者在地球之巔,克服「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等難題,於去年10月12日全線貫通。工程總投資330.9億元(人民幣.下同),平均每公里耗資高達2,900萬元,較內地鐵路平均造價高出近兩倍。
恢復原貌 要花60年
由於這條鐵路有960多公里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因此被稱為「鋼鐵天路」,並創下高原鐵路多項世界之最,包括穿越凍土里程最長,還有全球最高和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全球海拔最高的火車站。
對於青藏鐵路的全線通車,環保專家憂心忡忡。早在2001年鐵路開工前,由內地數百名專家撰寫的環境評估報告就指出,鐵路工程對沿線植物群落類型會造成較大的破壞和影響,在一般情況下,植被覆蓋度恢復到破壞前的水平至少需要45年;如原始土壤受破壞程度較嚴重,植被覆蓋度的恢復需要60年以上。由於鐵路路基工程距黑頸鶴、赤麻鴨、斑頭雁等鳥類的棲息地較近,對其生活、繁殖會有一定的影響。
瀕危動物 捕殺加劇
專家指,鐵路對自然保護區和自然生態系統造成分割,也對生態系統間物質交流和訊息傳遞造成一定影響。鐵路通車也會加速重要疾病的傳播擴散(如疫源擴散)以及外來物種入侵等。專家還擔心,鐵路通車後,捕殺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和濫挖藥材等行為會相應增加。
據西藏自治區官員透露,青藏鐵路建成後,還將投資數百億元,興建拉薩至林芝、拉薩至日喀則、日喀則至亞東三條鐵路支線,力爭十年內通車。
本報記者/上海《第一財經日報》/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