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世界盃決賽周賽事中,球隊可以把全部球員列入名單內,而筆者估計球隊調動時,便要面對比球會賽事更大的難度。像澳洲對意大利賽前,在國際足協公布的名單中是有基維爾在內;而澳洲在賽前對基維爾受傷之事,一直低調處理。要到澳洲旅遊巴抵達球場,經現場同事報料後,才知道基維爾是扶着枴杖進場;此子上陣與否,在前晚的16強對意大利起着關鍵因素。
馬特拉斯領紅牌無辜
意大利的排陣,同樣令人覺得奇怪,賽前迪比亞路投訴沒有上陣機會,結果是與他在祖雲達斯共事多年的納比,將他列為正選。其實迪比亞路作正選並不是壞事,但一定要在適當的時間作替換。
另外,賽前擔心國米的計時炸彈馬特拉斯,他在佩魯賈時表現出色,但到國米後就不斷犯錯,以及經常因無謂犯規而輸12碼。雖然如此,他對澳洲時已極度小心;而個人認為那個犯規亦罪不至於紅牌,因為那球並不是故意傷人,他亦不是防線上最後一個守衞。
缺基維爾澳洲難變陣
澳洲教練軒迪克布置了一個糾纏力強的陣容。不過,要明白是澳洲球員特性很像英倫的球員,他們不會刻意去穩守突擊,得控球權時亦一定會向前,故軒迪克要執行自己在比賽的理念時,只會在在其正選陣容上落墨。
澳洲對意大利的致命傷是在下半場澳洲佔到優勢時,無法進一步調入具突破力的攻擊球員,所以艾馬頓的停賽及基維爾的受傷,是澳洲未能在人多打人少下入波的其中一個看不到的關鍵。
意大利至今在決賽周的表現,就如世界盃前的評論一樣,她們的爭霸能力,基本是來自「意大利不知可否擊敗你,但你要贏意大利則非常困難」。今仗意軍的防守發揮得淋漓盡致,但前鋒東尼的表現仍不合乎預期,雖然他在比賽中已很努力,只是腳風始終不順。
至於8強對手烏克蘭與瑞士難解難分,亦是大家的預期。烏克蘭教練布洛堅面對瑞士很小心地收起了列布夫,這令右路攻勢沒有如之前的有系統,但這亦無可厚非;因為論緊密度及整體性,瑞士確是較好的一隊,但攻擊及突破力則相對較弱。
瑞士不應以哈根耶堅任正選
筆者一直不太認同瑞士教練古恩把前巴素利中場哈根耶堅作正選,雖然他在巴素利參加歐冠時表現出色,但近年狀態只屬一般;更況且他是因禾蘭芬受傷,才在五月尾進入球隊。如用他作下半場後備入替,以加強前場攻擊組織力尚可,但作正選卻有點牽強。
大家亦可觀察到,僅僅趕及世界盃上陣的舒夫真高戰意並不高昂,而烏克蘭是真正「見光死」的球隊。純個人意見,踢法上意大利想對烏克蘭多於對瑞士;無論如何,烏克蘭經過對瑞士的加時激戰,意大利可坐收漁人得之利。
Day18Reportby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