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病人腎臟功能<br>醫局名冊藥物多副作用

損病人腎臟功能
醫局名冊藥物多副作用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去年七月實施藥物名冊,有調查指,名冊實施後曾轉藥的病人中,17.3%指藥物的副作用較過往服用的藥物為多。全民監察醫管局小組召集人馮宜亮醫生批評,名冊迫使前線醫生處方副作用較多的傳統藥物,有患高血壓的病人更因此腎臟受損,提醒巿民要向醫生查詢用藥。 記者:張嘉雯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今年五月底至六月中訪問了650名病人,逾25%指上次覆診所取得的藥物有改變,有20%更稱過往由醫院提供藥物轉為自購藥物,8.7%認為病情轉差。

每月平均10宗個案

馮宜亮指傳統控制血壓藥物如「AdalatRetard」、「Methyldopa」及「Daonil」,均屬名冊內的通用藥物,成本由每粒一至八角不等,但副作用多,會引致頭痛、腳腫、神志不清等,也不能保護腎臟,新藥成本則由每粒三元至10元不等,若醫管局的醫生要處方新藥,需經重重關卡。
何婆婆於2002年向馮宜亮求診,當時腎功能為61分,其後為了省錢,轉往醫管局求醫,今年二月再向馮求診,腎功能卻下跌至38分,跌幅不尋常,「正常人有100分,15分以下就要洗腎,佢嚟睇我嘅時候語無倫次、水腫、頭暈,血糖同血壓完全控制唔到,如果食新藥唔會跌得咁緊要。」他又指每個月平均收到約10宗類似的「執手尾」個案。
腎科專科醫生蔡堅指若病人腎功能衰退,不應處方以上三種藥物,「呢啲唔係最好嘅藥,有啲醫生甚至會話用嚟開畀二等病人,有啲國家根本都唔用,因為副作用大。」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主席佘達明指,醫管局不應剝奪醫生處方新藥的權利,醫管局未有正面回應處方控制血壓藥物的個案,只稱名冊可確保病人能獲處方具成本效益、安全及有效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