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森 時事評論員
陳方安生高調宣布參加七一遊行,與泛民成員出席記者會,手牽手輕喊口號,呼籲市民上街爭普選。雖然陳太沒有正式與泛民結盟,泛民也沒有說公推陳太做他們的共主,陳太對參選特首,挑戰曾蔭權,仍是態度曖昧的「見一步行一步」;但陳太高調現身,連續成為傳媒焦點,為曾蔭權連任投下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政治爆發力仍強勁
陳太和曾生都是殖民時代的精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都是政務官出身,一級一級的升上來,每個部門的螺絲釘都摸過,都熟悉政府的內部運作。論行政能力,陳太與曾蔭權可謂不相伯仲。但陳太被外國傳媒譽為「香港良心」,在董建華任內被氣走,而曾蔭權卻是靈活走位的典型香港仔,在陳太離任後扶搖直上,董建華腳痛下台,曾生更上一層樓。在道德層次上,陳太比曾生更勝一籌,雖然「道德」並不一定是大部份滑頭香港仔那杯茶,但若要做政治行銷,「道德」總比「不道德」理直氣壯,容易賣得多。
陳太下野多年,早已不是傳媒焦點,但每次出場,都萬分矚目。獨立民調顯示,曾蔭權的民望仍然高企,支持他連任的香港市民,高達七成五,但若陳方安生加入角逐,曾蔭權的支持率大跌兩成,而支持陳太的香港市民,約佔百分之三十。陳太與曾生的支持度雖然仍有一段距離,但若將在位的曾特首掌握的政治資源、權力人脈和曝光率計算在內,曾蔭權的優勢不是絕對的,而陳方安生的政治爆發力,仍然相當強勁。
曾先生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上山下海,放下身段,巡區吃麵,頻頻曝光,官方民間的宣傳機器全速開動,讚歌唱得令人肉麻骨痹,民望終能維持七成。但陳太只是一介平民,缺乏政治資源,幾乎甚麼也沒有做,為何仍能保持三成支持度?這個問題,不是很值得曾蔭權和建制人士思考嗎?
民間票房不成問題
陳方安生在董建華任內突然離隊,走得並不愉快,已是公開秘密。敵我分明的北京,由始至終將陳太打成對立面,一點都沒有拉攏的意思。去年十二月四日陳太處女遊行,試試水溫,結果是各方矚目,引起期待。但北京依然無動於衷,更將陳太視為不友善的表態,定性為敵人,開動機器全面打壓。
陳太並非等閒之輩,政治能量仍然充沛,豈會坐着任人魚肉。今回跟泛民結盟,催谷七一遊行,希望借泛民搭建舞台,事先張揚會有好戲上演。至於戲能否演得成,當然要看票是否賣得出,以陳太的叫座力,相信民間票房不成問題。
小圈子選舉的震盪
陳太借助泛民之力,取得一百票入場券並不太困難。若順利過關,陳太能正式與曾生同台競逐,八百人小圈子的票房,會引起相當大的震盪,而變數亦難以估計。八百選委中有不少是獨立思考人士,被曾特首閉門拍桌子,頤指氣使而不服者,亦大有人在。何況投票不記名,有多少票會跑到陳太那邊,誰都沒法說得準。
即使阿爺最後發功,曾蔭權得以有驚無險,順利連任,但經過同台辯論,連番激戰,陳太的辯才形象,也可能將曾生比了下去。曾蔭權贏得選舉,輸了民望,對「要贏全贏」的曾先生來說,將會是最大的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