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3988)的A股發行計劃已接近完成,據有關消息透露,中行A股所凍結的金額達6600億,其中包括散戶網上認購及國際機構性投資者的認購部份。以凍結資金的金額來說,比起香港任何1隻IPO都要多,畢竟內地股市是13億人民的市場,而且存在了游資過多的情況。
香港的新股上市,本地部份所凍結的資金隨時可達二三千億港元,而超額倍數在百倍以上,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香港的金融體系比較完善及有效率,凍結資金達二、三千億元,往往是因為抽新股的孖展貸款所導致的。
對於一些熱門新股,經紀行或銀行往往能借出9成金額,例如要申請100萬元的新股,投資者往往只需付出10萬元,其餘90萬元便由金融機構出資。那麼,假設有200億元的資金申請,便出現了凍結資金2000億的結果。
香港新股上市的超額倍數很誇張,動輒過百倍,而過千倍亦不罕見,使到很多外國金融機構難以明白。
超額愈多風險愈低
例如一些國際性銀行在港要借出新股的孖展融資,因為金額太大,可能要向外國總部申請審批,香港的職員便往往要花很多唇舌去解釋,批出的貸款雖然很大,但風險極低。就算借出9成貸款,只要新股超額10倍以上,而分派比例在百分之十以下,真金白銀用來認購新股那部份,便只限於投資者所付出10%,其餘9成的資金只是短期凍結一段時間,存放在新股收票行那裏,根本不會被動用,所以風險接近零。而且超額倍數愈高,銀行所承擔風險便愈低,因此不少銀行都希望參與這種新股融資。
但內地認購A股新股,相信很少會用到這種孖展方式。如果內地銀行發展能與香港看齊,那麼凍結5、6千億的實錢,可以變成凍結過5、6萬億元,屆時中國股市的規模相信更加大!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