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上周率世之先在香港推出人民幣期貨期權產品。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表示,CME在香港推廣人民幣產品,反而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利。
當然,作為自由市場支持者的我們,不會因為人家是外國的交易所而有任何的排外情緒,投資者多個選擇總是好事。不過我們仍要問︰為甚麼我們那個一市獨大的港交所,在香港有無比的天時地利優勢,仍然遲遲未有推出此等產品?是否他們看穿了這個市場不值得他們去試辦,又或者有其他的原因?
香港人,接受現實吧!像港交所那樣的壟斷官僚,又怎會花心機在競爭之上?今時今日港交所最關心的是他們如何跟證監會分配權力,甚麼提高盈利改善服務根本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香港自稱世界金融中心,有這般一個不思進取的壟斷交易所,實在諷刺!
事實上,就算是美國般有多個交易所的市場,只要一度Sarbanes-Oxley惡法,就已經夠將上市集資的活動趕到歐洲,像香港這般讓港交所因循苟且下去,我們的優勢是不可能長久的。負責香港財金的官員可以繼續自欺欺人,不過資金卻是非常現實,只要香港繼續停留在港交所的壟斷,遲早會有一個地方的交易所取代我們的地位。不要忘記自從九十年代中開始,香港的惟一賣點就只有為大陸集資,這個地位是會隨着大陸的再一步開放慢慢消失,到時才急起前追就太遲了。
還是快快讓港交所正面跟其他交易所競爭吧,要知道財經市場的服務對象是投資者,不是交易所的官僚,我們實在沒有理由去保護,要他們不用競爭坐享高薪厚祿。
利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