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故事:醫生的足球明星夢

醫療故事:醫生的足球明星夢

踢波身體好,踢波無煩惱。陳仲謀常呼籲大家踢波,在球場又跑又喊,與隊友攬頭攬頸,最適合身子弱兼有壓力的都市人。其實他在年少時差點做了職業球員,後來轉軚讀醫,當上精神科醫生。但他對足球的狂熱不減,現在更是醫學會足球隊隊長,堅持挺着肚腩在球場追波。世界盃又來了,他家裏七百呎的睇波影院大派用場,一到大賽,又要調校鬧鐘半夜起床睇波,「第二日都要返工,唔使做咩!」
「巴西不嬲都咁好,無辦法唔睇。」70年代球王比利訪港,全城沸騰,陳仲謀也在發球星夢。他指出由於父親是警察,自己15歲加入警察球隊踢香港青年軍賽事,做隊長領導比他大幾歲的師兄,「好架勢,以為自己好威水」。同年高級青年盃決賽,警察對愉園,他與陳發枝(後來當上足球先生)硬碰,兩人同時跳起頂頭槌,結果對方頂贏了,最後警察隊屈居亞軍,才知自己技不如人,「我高過佢,但係佢跳得快過我。後來先知,(外籍)教練揀我做隊長,唔係因為我好波,其實係我英文好,方便溝通。」
自此他收拾心情努力讀書,在港大讀醫,也為利瑪竇舍堂球隊效力,踢足五年,「運動同讀書無關係,打完波,個腦仲好。」每逢ChampionDay就有女藝人做頒獎嘉賓,印象最深刻是曾和港姐朱玲玲握手。有一年大賽前膝頭痛,硬着頭皮到瑪麗醫院找師兄用針筒抽走關節積水,「痛到跳舞!𠵱家我做咗醫生,就會建議呢個病人唔好踢!」
陳仲謀是半個波友、也是半個醫生,家人卻與足球保持距離。家中睇波影院雖然裝上隔音板和100吋Plasma螢幕,但經常不能對外開放,因對足球沒興趣的太太會「詐型」;20多歲的女兒也不愛足球,「佢同老婆都係好文靜…都好嘅,女仔踢波隻腳會好粗!」
本報記者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