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文化催谷血腥少年

暴力文化催谷血腥少年

兩年前,日本一名11歲女童用利刀將一名12歲女孩割喉,殺人原因,只因對方在網上嘲笑她「太肥」,就已替日本少年暴力問題拉響警號。
但把時間推前,1997年日本神戶就有一名14歲男生殺死一名11歲男孩,然後將他斬頭;2000年,一名15歲男生用刀刺死多名鄰居;同年,又有一名17歲少年騎劫巴士,殺死一名婦人……一宗宗殺人事件,日本政府的統計就顯示,日本少年殺人犯逐年遞增。

《大逃殺》《死亡筆記》大熱

日本少年刮起暴力風,由幾年前電影《大逃殺》賣座,到近年以高材生不停殺人的《死亡筆記》成為人氣漫畫,即可見一斑。但日本的卡通、漫畫、電子遊戲以至互聯網,充斥暴力和色情文化,耳濡目染之下,亦改寫了少年的道德標準,催谷了血腥暴力。
暴力文化,加上學業有壓力,前途在經濟不景下已沒有了鐵飯碗的保障,日本這一代少年被形容是「迷失的一代」,像個壓力煲隨時要爆炸。
像1997年殺死11歲男童的那名14歲男生,就曾留書寫明,血腥殺人和割下人頭,是為了「報復強迫教育和製造它的社會」。
新華網/中央社/《蘋果》資料室

2001年電影《大逃殺》講述一班學生必須互相殘殺保命,在港日兩地掀起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