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腳尖登時代周刊<br>譚元元血淚下的美麗天鵝

踮腳尖登時代周刊
譚元元血淚下的美麗天鵝

講芭蕾舞,你可能識王仁曼多於內地的譚元元。實情是,譚元元是美國三大芭蕾舞團唯一的華裔首席舞者,與「欄王」劉翔同時被《時代》周刊(TIME)選為亞洲英雄,她更成為封面女郎。但元元卻只記住11歲時導師的話:「你們是汗水和淚水下的天鵝」,美麗從苦中成長,跳得腳趾尾趾甲脫掉不能重生,只剩下厚厚的繭,但譚元元還是享受站在舞台的每一刻。 撰文:林妙萍

聽講過譚元元有小姐脾氣很難服侍,更聽說有位入行十多年、脾氣一流的女攝影師,因為元元不肯擺甫士影相而影到掟相機,幾乎罷影。記者帶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達中環與她做訪問,卻見同樣開工(接受訪問)四、五個小時的她,難得面上仍有笑容,問她:「不累嗎?」她回應:「不累,在美國每天早上10時開始練舞、綵排,晚上11時才休息,這點不算甚麼!」

美妙舞姿代說話

現年29歲的譚元元的吃苦能耐自小比別人高,11歲獲選入讀上海舞蹈學校,由於比同齡的學生遲開始,所以每日的練習,成了最痛的開始,最苦的磨練,她回憶說:「一開始很自卑,因為晚了一歲,很多動作都跟不上,一天練習兩個小時,練得五隻腳趾都起水泡,之後又磨破,破了流血,血乾了又起泡,蹬腿的時候一直哭,哭着還是要蹬,很慘很慘!老師非常嚴格,她說『你們從事這個專業,就是汗水和淚水下的美麗天鵝,美麗之前,先要吃苦!』」
中國人最能吃苦,皆因苦不過窮,但譚元元母親是舞蹈演員,父親做醫生,在內地生活水平不算差,有足夠條件可以放棄,元元說:「很苦,不是你們能想像,我真的有想放棄、不想繼續下去的念頭,反而是父親一直鼓勵我,他說『連自己一個衝刺的機會都沒有,別太早放棄!』」她心裏牢記住老師「吃苦」的要求,咬緊牙關苦練芭蕾,終踏上國際舞台。
04年是譚元元的豐收期,《時代》周刊亞洲版評選她為當年40歲以下的英雄之一,與「中國欄王」劉翔、策劃香港7.1遊行的民間人權陣線前副召集人孔令瑜等齊齊上榜。外界一直讚揚譚元元的舞姿曼妙輕盈,她卻認為能成功融入角色才是自己的優勢,「很多戲目我都可以跳,我覺得我的舞姿代我說話,把觀眾帶往我所演的角色裏面,好像《天鵝湖》,白天與黑夜的不同性格,我也能刻畫得很好。」她說時不卑不亢,充滿自信。
譚元元現時仍留在三藩市芭蕾舞團,間中返內地跳幾場,如年初的06年春節聯歡晚會,與內地的劉岩、楊麗萍聯袂演出《歲寒三友:松、竹、梅》。元元在美國十年,一年跳百多場舞,屈指一算,已表演了逾千場舞,元元仍很享受,「跳就跳,我不想計時間,能跳的時間就盡量跳,盡量享受,ballet是體力很透支的工作,過了,就知道是時候要退下來。」

讀歷史了解世界

與大部份運動員一樣,譚元元也錯過了讀書的日子,現時她在美國補讀中學,「我最喜歡是世界歷史課,讓我了解芭蕾舞以外的世界是怎樣的。」未來還會念書嗎?元元說:「還沒決定,若果退下來,我還是會從事與芭蕾有關的工作,好像編舞、舞台設計,對ballet,就是愛!」
攝影:陳志嵐
服裝:BlancdeChine
場地:Pi(8WyndhamSt.)

譚元元年前在美國白宮與當時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及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莉(右、HillaryClinton)晚宴。

從事藝術十多年,譚元元仍然有一份「把美帶給觀眾」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