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宋血戰 鑄成世仇<br>女真後裔拒跟岳姓通婚

金宋血戰 鑄成世仇
女真後裔拒跟岳姓通婚

黑龍江省阿城日前舉辦2006年第四屆金源文化節,女真後裔從四面八方前往祭祖尋根。除甘肅、河南的女真後裔,仍保留種族特色的完顏姓外,閩台女真後裔已改姓粘、北京女真後裔改姓王或汪,但他們都堅守着祖宗的遺訓:女真後裔不和岳姓通婚。

凡姓完顏者,皆女真後裔。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伐遼滅北宋,與南宋劃淮而治。在與南宋的攻伐當中,大將完顏宗翰(粘罕)、完顏宗弼(金兀朮)等與南宋名將岳飛的爭鬥,流傳下來的《精忠報國岳飛傳》膾炙人口,可是女真完顏氏後裔與岳飛後裔也因此成了永遠的仇敵。
據雲南《生活新報》報道,甘肅省涇川縣王村鎮完顏村沉寂了800多年,2004年才向世人揭開她神秘的面紗──這裏原來是中國最大的「完顏部落」。這裏的村民執着地守護着一座神秘莫測的古墓,墓主相傳為金兀朮之子完顏亨。

完顏後人 碩果僅存

據說,元滅金後,對女真人有「唯完顏一族不赦」的政策,但這支守陵的完顏氏後裔倖存了下來,他們從小就被長輩教育,出門不能說自己姓完顏,更不能說祖宗的墓在這裏,一是為了保護祖先的墓,二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命。
同樣,河南鹿邑完老家村的完顏姓村民也仍然守護着女真完顏氏的文化符號和民間信仰,恪守着三大族規:一是不聽不看《說岳全傳》;二是不唱不看《草坡面禮》、《八大錘》等戲曲,據說,1978年古典戲解禁後,有一個劇團在鄰村演《朱仙鎮》,被完老家村村民上台阻止,並發生打鬥;三是同姓同族不通婚,可與漢姓通婚,但不得與岳姓通婚。

族裔散居 全國各地

黑龍江《生活報》引述到阿城祭祖尋根的鹿邑縣完老家村的完顏三坤說:「我們是完顏宗弼的後代。」台灣粘氏宗親會會長粘銘則說,粘姓是原名粘罕的完顏宗翰的後人。
金以來,女真後裔以家族形式聚居而散居全國各地,目前,人數較多的有安徽的肥東、福建的泉州、台灣的彰化、甘肅的涇川以及山西的運城。其中,肥東縣的女真後裔約有2,000餘人。
中國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