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施(244)對業績回顧,認為是突破的1年,錄得良好業績,實際盈利只有412萬元,只不過較上年虧損1.18億元為佳。
截至2月止年度,先施營業額減少16%,本應仍有虧損,但聯營公司重估投資物業增值1968萬元,以及會計準則的影響,使盈利增加2039萬元,才錄得整體盈利412萬元,不計會計準則的影響,仍有虧損1627萬元。
3間百貨店營業額增加14.8%至3.56億元,虧損由3024萬元降至437萬元,近年零售業已明顯轉好,而先施百貨仍在虧損,令人失望。
物業租賃業績由虧損2781萬元轉為盈利920萬元,是香港及內地物業減值減少的影響,物業發展由虧損4060萬元減至1325萬元。
證券買賣是唯一獲利的業務,業績由515萬元增至1236萬元,公司及其他支銷由310萬元增至879萬元,股息及利息收入減利息支出及未分類費用淨額則為506萬元收入,上年則支出906萬元。
先施除經營百貨外,還經營廣告、家具及旅遊,不論先施如何描述,仍未有具體表現,業務的多元化,成效仍待觀察。
金融工具投資主要投資於天然資源及能源的全球投資組合,算是有表現,2月底的投資額2.63億元,帶來股息1179萬元,另買賣利潤1236萬元,已是先施的主要收益。
近10年,先施的資產變化甚大,出售旺角及中區物業,購入利舞台物業部份權益又出售,轉向英國發展物業,並於上海及廣州開設百貨店,亦於大連興建物業,均無功而還,而且錄得相當虧損,於經歷金融風暴及沙士,本港的百貨業自然虧損龐大,96年2月止,先施每股資產3.92元,今年2月止,每股只有1.53元,換言之過去10年每股資產跌60.9%,是虧損所形成。
持續虧損無留意價值
先施的最大支出,是銷售及分銷成本1.25億元,一般及行政支出1.09億元,特別是後者,幾乎是固定,去年營業額減少16%,支出仍增2.8%,銷售成本減幅不足1%,這類家族管理公司,股權由同系公司互控,無人可以狙擊。
有106年歷史的先施,根本在倒退,成交稀疏,無留意價值,而股價36仙,資產折讓76%,只能間中炒收購消息,但除非馬家放棄,否則不會成事。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