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抽資新思維 紓緩人民幣升值壓力<br>外資內地上市快開綠燈

人行抽資新思維 紓緩人民幣升值壓力
外資內地上市快開綠燈

人民銀行昨日發表《2005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為內地金融市場及金融機構發展方向定位,提出「當前中國已由資金短缺者變成資金盈餘者」,為了「排洪」,解決游資過多,以及紓緩人民幣升值壓力,應由過往引資為主,變為輸出資金、機構與服務並舉,正式建議積極拓寬外資在內地的融資渠道,包括讓國外優質公司及金融機構,在內地發行A股及中國預託證券(CDR)上市,以及發行人民幣債券。

【本報訊】人民銀行發表報告表態,估計研究已久的相關實施政策及細則將會陸續出台,除早已覬覦到內地上市的中移動(941)、東亞銀行(023)甚至滙豐控股(005)及一眾台資公司將作出「積極配合」外,相信最高興的莫過於上海市,因為國家主席胡錦濤上周初視察上海時曾再強調,上海要建設成國際經濟及金融中心,以及國際現代化大都會,內地曾揣測中央對上海的金融業政策有新部署,目前主要的股滙及商品交易所都設於上海,如今人行再提出中國金融發展新定位,上海勢必成為最受惠者。

可發行A股及CDR

人行報告指出,中國應進一步加強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聯繫,更好地發揮內地金融市場的對外服務功能,採取措施增強中國金融市場對外提供服務能力和增加對外吸引力,努力將中國金融市場建成具有對外提供金融交易服務能力、由境內外參與者共同參與的、具有一定國際或區域影響的市場。
報告顯示人行對金融管理信心正逐步增強,指在成功引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後,可適當擴大境外參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參與,只要管理得當,便不會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造成大規模衝擊。另外,人行建議鼓勵內地金融市場組織者(應指交易所)與境外同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逐步拓寬境外參與者參與國內金融市場的渠道。
對於中國與國際金屬、商品及股票市場仍存在價差,曾有建議建立套戥機制,縮小有關價差,人行在報告內也有回應,指除保險公司及社保基金直接自購外滙到境外投資及推出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QDII)外,鼓勵內地大型金融機構發揮聯結作用,實現國際化經營,可更主動參與國際金融市場,同時在國內外金融進行交易活動,從而提高國內外金融市場的關聯度,爭取將部份大型中資金融機構培育成國內及國際金融市場主要聯結者。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中保監最快會在8月修訂《保險外滙資金境外運用管理暫行辦法》,除投資額度可提高至總資產15%外,還將容許擴大投資範圍至股權、基金、不動產及創業投資等。

限制央企投資非主業

新華社報道,為避免中央企業不務正業引發巨虧,國資委短期內將公布《中央企業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日後169家央企若要投資非主業投資,如其資產淨負債率達65至70%、非主業投資超過總投資5%,或非主業資產超過總資產5%,便須上報。
另外,新加坡交易所昨宣布與遼寧省金融辦公室簽訂合作意向書,由後者推介一些具潛質的公司到該所上市,被視為「搶生意」舉動。

圖為行長周小川。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