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為反恐搜索個人資料的秘密計劃,又多一個曝光。美國《紐約時報》昨日(周五)報道,2001年九一一襲擊之後,政府地氈式查閱一個巨大國際資料庫,翻查幾萬人的銀行交易紀錄,但計劃所涉法律和私隱問題,連部份官員都有保留。
美國政府看中的,是比利時的環球銀行同業金融電訊協會(SWIFT),該協會為全球7,800個金融機構之間的滙款,提供電子指示通訊服務,每日處理逾1,100萬交易指示,被稱為「全球銀行業神經中心」。
在九一一後,喬治布殊(GeorgeW.Bush)政府向SWIFT發傳票,索取數以百萬個紀錄,以追蹤懷疑與阿蓋德(al-Qaeda)有聯繫人士的銀行交易。官員稱這是個反恐調查「重要工具」,2002年印尼峇里爆炸案主犯漢巴里(RiduanIsamuddinHambali)落網,這計劃有功。
法律上或站不住腳
美國有法例限制政府接觸私人財務紀錄,但財政部官員沒有按一向做法,就具體交易尋求法院手令或傳票,而是由政府發出廣泛的索取紀錄傳票。財政部官員辯稱SWIFT只是提供通訊服務,不算金融機構,所以豁免於有關法例,又強調計劃有防止濫用的機制,像由外間的核數公司核實,當局搜索有關目標的紀錄是有情報支持。
不過,這種不尋常的做法,知情人士認為是當局利用了法律灰色地帶,引起不少官員關注法律上可能站不住腳。
喬治布殊總統秘密授權國家安全局無手令竊聽美國境內人士,去年被揭發,像那一次一樣,政府反對傳媒披露這秘密計劃,指會影響計劃成效。官員要求《紐約時報》不要刊登有關報道,《紐約時報》卻認為事關公眾利益,照登如儀。財政部長斯諾(JohnSnow)隨即發表聲明,對計劃被公開表示遺憾。
路透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