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像意大利粉一樣,源自中國,但已被外國人變化了又變化,成為他們自己國家的食物。日本的,分為東京、北海道和九州三大派。
所有拉麵,都以骨頭熬湯,東京是雞骨,而九州用豬骨,北海道的注重麵豉味噌湯。
九州豬骨拉麵,正宗的要用一大塊豬肥膏,煮得軟熟,放在一個撈麵的鐵絲箕上,輕輕敲打,讓豬油從網眼擠出,一粒粒跌入湯中,才夠香味。
可惜,當今的人怕肥,這種吃法已近乎絕迹,所有的拉麵舖弄出來的,都差不多一個味道,並無驚喜。
在福岡市內,看到一個現象,那就是賣拉麵的大排檔特別多,可見九州人對拉麵情有獨鍾。
問九州人:「哪一家拉麵店最佳?」
各有所好,介紹的都不同,這次來到,去了一家被公認為合格的,叫「一風堂」。
像伊丹十三拍的《蒲公英》所說,吃拉麵,先嚐一口湯,這家舖子賣的有四種:醬油清湯、豬骨湯、白油湯和紅油湯,皆叫齊來試。
醬油湯底並不特別,豬骨的香甜,白油是加了魚骨,令湯熬得更加發白,紅油的是下了辣油,但不像別府的地獄湯那麼辣。
麵條分粗細二類,鹼水下得少,故筆直,不像北海道的那麼富有彈性,又捲曲起來。
每碗七百円,合港幣五十多塊,加上幾片叉燒的,多一百円。日本人戰後很窮,肉賣得貴,這個印象變成了傳統,凡是食物中一有肉,就得加錢。
我們吃多幾塊或少幾塊叉燒沒關係,至於湯,當然覺得豬骨湯比其他幾種更合胃口,但九州拉麵是那麼標青嗎?也不見得,豬骨湯底已很普遍,夠不夠甜?那是看店裏的味精放得多不多而已。至於別府的地獄拉麵,也是同一道理,看辣椒粉放得多不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