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前途問題,已成黃台之瓜,開一百個公營廣播機構,檢討一千次,也只淪於吹水。公營廣播研究委員會已經拋出方案,指示香港電台應效法外國的政府電台一樣,走向BBC的公營化。其「歷史責任」基本完成,球踢到曾特府這邊,對港台是殺是剮,下鍋是炒是蒸,看看如何把港台給「強政勵治」掉。
香港電台有可能變得成一個遠東的BBC嗎?即使中國不管,BBC與香港電台是兩碼子事。BBC擁有龐大的財力,收入來自全國觀眾的牌照捐獻,BBC可以聘請全英國頂尖的知識分子,製作第一流的紀錄片如「達文西密碼」的考古學解讀特輯、如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系列、如耶穌身世解謎、凱撒大帝歷史真相之探討等等,紀錄片瑰寶連成「BBC出品,必屬佳片」,領導全球。BBC是英國知識寶庫的後盾。
公營廣播機構如BBC得以長期獨立生存,除了擁有一片理性自由的人文土壤,其製作的節目也擁有強大的世界外銷市場,BBC是一個知識資訊的荷李活,雖然其新聞方針在攻伊戰爭中反政府,但貝理雅還是年年批款,眉頭不皺一下,無所謂「不咬餵你的那隻手」之類的劣質低B論爭。大國氣派小農社會無以了解,多講無謂。
BBC的紀錄片節目、名著改編劇集,展示歷史自然生態之艷麗,文學古典的豐富,出口到美加、印度、澳紐。香港電台製作的「傑出華人系列」能賣給一水之隔、審查嚴密的中國電視台嗎?能賣給全力「去中國化」提倡「本土文化身份」的台灣電視台嗎?最多只能製成VCD盒裝,行銷全球之唐人街,盈利能力與節目的人才智庫均不可與BBC相比。
全球華人人口,連海外雖有十四五億,但既然沒有一個中文CNN,也不可能有一個香港BBC。BBC象徵英語文化霸權,歷久不衰,代表的是知識、理性、善良和美,西方公義文明主流價值觀,並不代表反智、愚昧、庸俗、情緒化東亞小農口味潮流,此所以港台BBC化,正如一個專制的中國渴望全面的現代化一樣,純屬夢想。
港台「BBC」當不了,只有解散一途。但此一政治後果,恐又非曾蔭權任內所能承擔。因此所謂檢討港台問題,不過是看準上下五寸,把港台一棍打至癱瘓在地的政治指定動作,實中有虛,並不是要港台的命。
把港台慢慢陰乾,一旦港台全面「轉型」為中央台之類的特府純喉舌,則收聽率又大幅插水,到時審計處一定炮轟港台存在之價值。所謂整治港台,看來純屬走過場,旨在向中方有所交代,港台中人如配合而收斂,審計風波自會不了了之。甚麼BBC公營化純屬科幻式的胡扯,花耗幾文公帑,舉行幾場飲宴,彼此吹吹水,然後由有關人士用公帑結賬,拍拍屁股走人便是了。如有人假戲真做,不論是左是右,最終只屬自尋煩惱。
如果香港電台可以BBC,則華人早已有了足以匹敵CNN的「全球話語主權平台」,如果有了華人的CNN,則中國早已是自由、理性、民主的現代東方大國,成為二十一世紀人類精神救贖的新典範,足以與美國抗衡。香港無BBC,這是「中西文化比較研究」之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