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李澤楷的盈科數碼動力以四両撥千斤,擊退新加坡電信,從英國大東手上收購了香港電訊,又將科網概念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過,從電盈的第一天起,日子便過得非常艱難。負擔着逾八百億債務的電盈,要面對市場競爭愈見激烈,公司亦由實力大藍籌,降格成要靠變賣資產還債的二線股。電盈股價自00年起每下愈況,李澤楷神話便跟科網泡沫一起破滅。不斷變賣資產的電盈,到了04年底仍然有近500億元負債,可是營業額卻一直無法增加。
兵行險着難以想像
結果,中國網通便在05年正式入股電盈,注入了逾十億美元的資金,以解電盈燃眉之急,而且加上網通的中國身份,令市場人士對電盈有一點幻想空間。不過,網通的加入令牽涉的政治因素更複雜。網通創辦人之一的江綿恒,正是江澤民長子,所以網通跟電盈絕不可以平常的商業關係看待。市場有說網通今年一連串人事變動,特別是前首席執行官田溯寧的退出,令江綿恒一脈的色彩大減。表面上,李澤楷跟江田一派關係較密切,李澤楷就今次電盈出售資產的強硬態度,難免令人猜測究竟電盈與網通的關係是否出現裂痕?
另一說法指,當時網通只入股兩成,仍要李澤楷繼續當大股東,避免令電盈過份「染紅」,令社會產生錯覺以為中國對香港加強控制,但其實李澤楷早已對傳統電訊業失去興趣,希望引入網通是逐步將電盈控制權轉移,套現再轉戰其他市場,今次「迫宮」行動的目的是為了迫使網通加注。不過,從政治層面看,最初若沒有中央的「祝福」,李澤楷也不可能控制香港電訊。今次李澤楷高調表示要出售電盈資產予外資,明顯冒犯中央,政治賭注非常巨大。除非背後有其他目的,否則以李澤楷過往的行事模式,實難以想像李澤楷為何兵行險着。
影響父親政經權力
雖然李澤楷早在99年已跟當時主力長實地產業務的哥哥李澤鉅共同管理和黃,其後他離開和黃自立門戶,更藉着數碼港創出一番事業,今次事件難免對父親李嘉誠在中國政經權力圈產生影響。事實上,在04年和黃股東大會中,李嘉誠曾經以父親的身份表示,希望李澤楷能做到每個人都「喜歡」,不過他亦認為行事必定要以股東為重,算是應了今天的情況。
李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