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要小覷用筷子吃飯夾菜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一項研究發現,患有發展障礙的兒童,運用筷子的能力較一般兒童弱,動作技能較差;有學者認為,父母應在孩子4歲開始,以遊戲方式訓練他們使用筷子,若兒童在6歲時仍未能掌握有關技巧,就應向兒科醫生求診。 記者:張嘉雯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澳洲的科廷大學(CurtinUniversity)早前邀請了190名年齡介乎4至7歲的兒童進行測試,其中70人有發展障礙。參加者需要利用筷子,把10粒四季豆由一個小盤夾至20厘米外的另一個小盤,若四季豆在途中掉下,參加者需要把豆夾起,移至起點的小盤,再將豆夾至終點,研究人員會計算所需時間。
結果發現,一般參加者平均需要58.71秒去搬動所有四季豆,患有發展障礙的參加者則需96.36秒才能完成;年紀愈長的兒童,所需的時間愈短;男孩的操控能力又比女孩差,需要多22.8秒才能完成。研究人員又將有關測試的分數轉換成國際認可的測試,發現本地兒童的動作技巧較美國的小朋友為高。
4歲開始有操控能力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李曾慧平稱,幼童在4歲開始初步有操控筷子的能力,5歲時開始大幅進步,6至7歲時技巧成熟,夾起物件的力度及搬動物件的速度均會提高。
李曾慧平憂慮現代父母過於着重教學,忽略孩子其他能力,「啲家長成日淨係記住讀書要叻,寫字要靚,唔係好理佢哋啲手仔肌肉好唔好,其實好多時有發展障礙嘅小朋友唔會話抽筋,本身亦都好靚仔靚女,從外表未必能夠睇到係咪有問題,但係如果成日揸筷子都揸到好論盡,就要留意。」
用遊戲形式進行訓練
她建議家長在子女4歲開始,讓他們嘗試拿筷子,但千萬不要在食飯時進行,以免影響營養吸收,「用遊戲嘅形式訓練,首先要做示範,然後捉住佢哋隻手,等佢哋試用一隻筷子,之後才用兩隻筷子,叫佢哋夾積木、夾早餐食物嗰啲蜜糖圈,由大件嘅開始,慢慢升級,最高級嘅就夾波子,可以同小朋友鬥快,或者將啲物件砌高增加趣味。」
她提醒家長,若子女經多次學習後仍未能掌握技巧,「成日跌晒啲餸,到6歲都未掌握到,就係一個警號,應該見吓兒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