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灣泳灘海膽刺傷人

南灣泳灘海膽刺傷人

踏入泳季,不少市民均愛到沙灘弄潮消暑,惟泳客寫意地作「海中漫步」時,慎防踏中海膽,有讀者日前便不小心踏中這個「海中陷阱」受傷求醫。他促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強清理海底尖刺物,免令泳客樂極生悲。
陳先生於上月28日與友人到南灣遊船河及暢泳,當時他距岸邊約5米,水深至其膝蓋,其間他突感雙腳腳底劇痛,他游回船上察看傷勢,見到右腳腳板插了近20支小刺,他才知是被海膽刺中。當晚他到醫院求醫,並需留醫3天,另獲醫生給予5天病假。

促當局鏟除海中陷阱

陳先生質疑,南灣屬公眾泳灘,設有防沙網及救生員當值,但仍有一些危害泳客安全的海底生物存在,他敦促政府有關部門關注事件,勤加派人清理海底,以防再有泳客中招。
負責管理公眾泳灘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函覆稱,當日並沒接獲有泳客懷疑遭海膽刺傷的報告,該署近日已加派員工多次潛到海床清除海膽類生物,並繼續加強監察和清理泳灘範圍內的海床,以免泳客受傷。
覆函續稱,潮水漲退、季節和水流改變等因素,均會影響海膽類生物的分布和數量,通常每年四、五月是海膽隨水流沖進南灣泳灘的高峯期,該署在這期間每月平均收集到約數百隻海膽。
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泳客如在海中被海膽或其他尖刺物刺傷,應即到急救站作初步傷口護理,然後再向醫生求診,醫生一般會為傷者打破傷風針以防受到海水中的細菌感染。關醫生提醒市民,由於本港水域海水污濁,加上有不少欠缺公德心的泳客在海中丟棄垃圾,甚至玻璃樽,故她建議泳客,尤其是小童,穿着一對輕便透氣的膠鞋作保護。

話你知:海膽綽號海中刺蝟

海膽(seaurchin)屬棘皮動物,有海底刺蝟之稱,最大特徵是帶刺的硬殼。那些硬刺用作保護,而每根刺的基部有活動的關節,可用於行走。惟那些刺亦可能含有毒液,引致火燒一般的疼痛。海膽約有800種,香港大概有21種海膽,比南中國少64種。最常見的有黑色長刺海膽,至於港產食用海膽,就以紫海膽為主,刺呈深紫色,肉較少,但極鮮甜。

蘋果投訴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