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炒商品股首選仍是油股

財智語陸:炒商品股首選仍是油股

大市走勢難以捉摸,尤其是受商品價格影響的原材料股份,走勢更加飄忽不定。整體而言,第二季的商品價格已調整了不少,不少投資者寄望會出現一次強勁的技術性反彈,帶動原材料股牛氣再臨。
日前已對金價短期前景作一分析,短期大升誘因不足,對於暫時只宜捉波幅的金股不感興趣。除了金價外,大家都會留意銅價的走勢,原因是年初銅價最高升至每噸8800美元,不少江西銅業(358)的擁護者有不錯的收穫。當日建議買江銅,不是純因為銅價的上升,而是因為對江銅業績的憧憬。不過,今時今日仍有投資者喜歡以銅價作為炒作江銅的基準,就不妨在此以銅論銅。
銅價的升勢始於2003年,主因是中國經濟增長強勁,對銅的需求大增所致。為何我會強調中國的需求呢?
目前最大的產銅國是智利,佔全球儲備3成,但銅的最大消耗卻是中國(尤其是早年中國鬧電荒時,對電力設備需求大增,銅的需求自然水漲船高),但其銅開採的儲備量不到全球的6%。中國依賴入口來滿足銅需求,銅價因而急升,當然,當中加插了外國炒家的推波助瀾,挾中國買貴銅所致。

銅價不易重上8800美元

常理而言,銅價較為容易捕足,因為銅價走勢是建基於存貨量,但後來加入了對沖基金的影響,令銅價有炒過龍的現象出現。不過,投機性的買賣來去匆匆,只會左右市場一段較短的時間,長遠走勢仍是取決於市場的供求關係。
現在銅存貨水平雖處於歷史低位,但存貨開始見底回升,原因是碎銅及可循環使用銅的產量會按年上升,但需求卻持平發展,按基本因素分析,估計今年內銅價要重上8800美元水平,機會很低。
因此,如果是博銅價像年初時急升而買江銅,暫時可塑性不高。但如果因股價已調整至合理的PE,則另作別論。
如果真的是博商品價格帶動股價向上,暫時可看高一線的仍是油股。雖然油價短期仍然在70美元附近水平反覆,但長遠而言,供不應求的情況仍會持續,油價長遠仍是看升,對油股仍是有利。
當然,買油股不只是買油價上升,反而要注重業務發展,因為油始終是有用完的一天,因此近年國內油股積極發展原油以外的業務(如天然氣),都是有利企業長遠的盈利增長。所以,買油股最多只會買貴一點,長線持有一定有不俗回報。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