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人傻.錢多.速來

李怡專欄:人傻.錢多.速來

一九九二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把健康長壽、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三大指標綜合平均為一個「人類發展指數」(HDI,HumanDevelopmentIndex)。開發計劃署每年公布世界各國的指數報告。中國經濟總量儘管已達到世界第三位,但「人類發展指數」就排到第九十四位。不僅由於中國的人均收入偏低,而且三大指標中的健康(醫療)、教育,正是中國社會目前的三大害之二(另一害是住房)。
世界盃足球賽正在進行,也許我們可以從中國足球員的收入,看中國內地的貧富差距。
眾所周知,全世界足球發達的國家,足球員的收入都遠高於本國的人均收入。但也許你不知道,足球水平偏低的中國內地足球員,他們的收入相對本國的人均收入來說,卻是世界上最高的。二○○三年,中國官方的「人民網」有一篇文章作統計,在世界足球排名居十名內的法國、西班牙、英國、德國,他們的足球員的平均收入,約相當於本國人均收入的十倍至三十倍。然而,居世界足球排名第八十三位的中國足球員,他們的平均收入,是本國人均收入的九十倍至一百六十倍。
具體數字是多少呢?以相對意大利、西班牙、德國來說,收入較高的英超球員平均年收入是四十萬英鎊左右,換算成人民幣是五百多萬元。但中國年收入最高的足球員郝海東,年收入大約是五百萬到六百萬人民幣之間,其他一級球員,年收入也達到或超過二百萬。歐洲國家的稅收,佔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七,但中國足球員除了底薪要繳稅之外,主要收入的贏球獎金等都不需繳稅。倘若再考慮到歐洲的消費水平遠高於中國內地,那麼足球員在中國實在是太富裕了。「人民網」舉中國足球員楊晨在法蘭克福打球時,年薪是七十五萬馬克(約三十五萬美元),合人民幣約二百八十五萬元,稅後還不如在內地賺得多。這也是中國足球員較少出國踢球的原故。出國不但賺得少,而且花得多,唯一的好處是有在國際強隊中磨練球技的機會。

中國足球員為甚麼會有這麼高的收入?這真是一個謎。一些外國球星,周薪動輒數萬美元。薪水當然是球會給的,但球會也必須有能力去支付這麼高的年薪。比如曼聯,球會一年的門票收入就逾六、七千萬英鎊,正是有這樣的收入,才可以支付球星這麼高的周薪。因此,球星的薪金,其實是足球市場給的。
但中國的球會,卻沒有一家是賺錢的。在中國,許多人都知道,投資足球是「賠本賺吆喝」的買賣。中國要養活一支甲A的球隊,最少需要兩三千萬元的投入,其中,球員的工資就佔去一千多萬。一個球會哪裏才能賺到上千萬元?所以,過去曾有些有實力的企業投資足球,都因每年巨額虧損而退出了。
但奇怪的是,中國足球水準無進步,足球市場不發達,球員的工資卻飛速提升。甚麼道理?只有一個解釋:黑哨,打假波,幕後交易。層層黑幕是中國社會的特點。黑社會主義也是中國的特點。足球水平低而足球員的收入超高,也是中國特有的怪現象。
一個流傳多時的笑話,說一個在中國足球聯賽中淘金的外國球員,急不及待地給他在國外的球員朋友發電郵,內容只六個字:人儍,錢多,速來。
一滴水照見整個藍天,一個足球也可以從中窺見整個社會。
逢周一、二、四、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