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景線:台灣民主何去何從

台灣風景線:台灣民主何去何從

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

台灣第一家庭的貪腐弊案,已發展到在野黨即將表決罷免總統的地步。雖然門檻很高,很難過關,但立法院要求總統到院接受答辯,形同公審總統,有違台灣《憲法》精神,也是憲政史上從未有過的經驗,所以陳水扁拒絕去立院,而選擇在電視上回應,述說就任六年的政績,並逐一反駁國親提出罷免的「十大罪狀」;但對弊案本身則以「不影響司法偵辦」為由說明不多。

國親兩黨的罷免十大罪狀是:違憲亂政、經濟不振、貪污腐敗、用人失當、兩岸關係緊張、外交挫敗、挑撥族群對立、操弄金融改革、戕害媒體自由、施政毫無誠信。老實說,這十大罪狀是為了硬湊十的數字而灌水誇張,反而破壞了其中部份真實罪狀的正當性。例如,違憲亂政太抽象,也無實例。戕害新聞自由也是胡說,台灣新聞自由已到了失控的地步,連歐美都望塵莫及。至於施政「毫無」誠信也過於誇張,不足為訓。

開始保駕護航

可憂的是目前民眾、政客已將藍綠顏色偏執,取代了是非對錯。泛藍立委亂槍打鳥式的胡亂爆料,也給政敵轉移焦點,模糊是非的大好良機,讓喘不過氣的民進黨突圍而出。現在罷免連署有氣無力,倒閣又投鼠忌器,只好歹戲拖棚,耗盡爆料的正當性,為愚蠢爆料付出信任降低的代價。
民進黨已開始「保駕護航」陳水扁,反制罷免總統案。矛盾的是:扁的留任將摧毀民進黨的前途,而民進黨投鼠忌器,又不得不保護扁。民進黨目前的突圍戰略是要求國親和檢調,正視國民黨執政時代混掉的大弊案,抓回國親逃亡在外的五十多名經濟貪瀆罪犯,並公開國民黨執政時向法國購買拉法葉艦貪污巨額回扣案的名單。這是民之所欲,所有弊案都應無分顏色,公平審理。

應該迫扁辭職

民進黨在扁家族弊案爆發後,有三項選擇:迫扁辭職、與扁劃清界線、保駕護航。高幹顯然選擇保駕護航,原因是:一、扁是民進黨所有派系的共主與平衡者,一旦辭職,派系鬥爭將更激烈,可能造成黨的分裂與式微。二、扁辭職呂繼位,蘇貞昌第一個下台,其他派系都將唇亡齒寒,破壞了所有派系的利益。三、與扁劃清界線假如扁並未垮台,將受到報復。四、最重要的是:擔心迫退扁會打擊本土族群和黨的士氣,使統派氣燄高張,造成深綠基本盤對民進黨反感疏離,○八年大選不利民進黨選情。
民進黨的黨內小邏輯固然通順,但背離社會正義的大邏輯。若不迫扁辭職,今後三次選舉民進黨都將失敗的可能性很高;到○八年大選慘敗後,民進黨可能崩盤、分裂或衰微,無力監督執政的國民黨;而國民黨在黑金的能力、技術和慾望上又豈是省油的燈?所以,站在全民的公義立場,扁辭職才能救民進黨,才能在將來監督國民黨。

民主成熟的路

台灣是民主實驗室。在野黨在監督制衡方面實驗各種邊界、規範與遊戲規則,有時不免過猶不及。民進黨執政的種種問題,也是在摸索威權過度到民主時,各類曖昧不明的界限。不過,扁家族和政府的眾多弊案被搞到狼狽若此,將使台灣民主提早成熟。
首先,全民對政府和總統權威不再迷信和崇拜,提前完成社會學大師韋伯所謂的從封建威權過渡到現代化的「除魅」過程。其次,所有過渡期的模糊地帶,都因弊案的攻防、懲罰和辯論,而摸索出政治規範的界限,例如第一家庭的政治倫理規範等。最後,民眾對民進黨的理想主義激情和期待,因失望而理解到民進黨的世俗化,揭穿政客和意識形態的虛假面具,開始對政治幻滅、冷漠和懷疑;這種對政治的現實主義態度,是民主成熟的開始。
關鍵還在菁英分子能否在揭弊和司法審理過程中,建立民主的慣例和規範;綠色民眾能否體會到社會正義和是非曲直凌駕顏色的重要性;藍色民眾能否尊重證據和司法審理的結果。如果台灣有幸走往這個方向,民主將成為我們美麗的生活方式;否則就等待獨裁專制復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