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隱私處處聞

個人隱私處處聞

李姬雪 鄧慧芯 王竺欣 珠海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

「我的老婆今天不在家,我來找你好嗎?我們很久沒見了,很掛念你啊!」五月四日晚上,一名西裝筆挺、拿着公事包的三十餘歲上班一族,在開往屯門市中心的綠色小巴上,毫不忌諱地與情婦說悄悄話。
在現今社會,隨處可從人們的通話中聽到他們的隱私。在街上、地鐵、餐廳、巴士等等,總有人拿着手提電話說個不停,他們可能沒有想到,收聽談話內容的,不只是電話的另一方,也是身邊所有人。

暴露個人資料

五月六日下午,往銅鑼灣的巴士上,一名年約三十歲的女乘客正利用手機與對方核對個人資料:「我的身份證號碼是××××××」、「元朗朗屏邨珠屏樓××室」、「電話是二四四五××××」,完全不介意在八成滿座的巴士上,把個人資料公之於世。
根據聯合國《二○○一人類發展報告》指出,香港為全球人均手機比率最高的地區,平均每一百人擁有六十四部手機。截至去年七月,香港流動電話服務用戶比香港總人口還多,達到八百四十二萬八千五百三十一人,數字顯示每個香港人最少擁有一個或以上的流動電話戶口。但值得思考的是,人們在公眾場所用手機高聲說話,旁若無人,或者竊竊私語時,談話內容難免傳到別人的耳中。他們可有考慮到,個人隱私已透過對話,不知不覺暴露於眾人耳目?

刺探對方隱私

更甚的是,很多人會利用手機的流動性去掩飾事實真相,毫不介意旁人知道他正在說謊。五月八日早上,在開往荃灣海濱花園的巴士上,一名文件送遞員向着電話說:「對啊,我現正回公司中,我在哪兒?在油麻地啊!剛才交通很擠塞,回來再說吧!再見。」一臉惶恐的他,掛線後不禁鬆一口氣。他說自己在油麻地,實際上卻是在荃灣。類似的對話,竟然在同一天內分別在巴士和地鐵上聽聞。人們肆無忌憚地在公共場所說謊,完全不介意別人的目光。
手機不但令通話內容外洩於陌生人前,接電話者的隱私同樣也可能是致電一方要刺探的訊息。「喂,你在哪裏啊?」、「你現在正幹甚麼呢?」等等的對話,在公共場所隨時可以聽到。今年五月十日黃昏,在一列東涌線的地鐵上,一名年約四十多歲的藍領,很不耐煩的對電話另一端說:「我在地鐵上呀!」「別這麼煩吧!我在哪一站也要告訴你麼?可否給我一點空間呢?」

提高自律意識

今天的科技一日千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因此方便多了。手機的普及無疑為人類帶來了方便,但值得商榷的是,使用者的自律意識是否應該相應提高?香港公共空間的人口密度仍奇高,用戶不適當使用手機,的確會對他人造成滋擾。在公眾場合,各款手機奇聲怪調的響聲,以及人們的高談闊論已經非常擾民,更何況旁觀者還得被迫聽到他人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