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霍金 - 李純恩

參觀霍金 - 李純恩

霍金結束訪港之行,香港人也結束了一項「參觀節目」。
做人要老實,霍金到香港來,對於絕大部份去聽他講座或者在山頂圍觀並向他喝采的香港人來說,不過是「一睹風采」,也就是將霍金「參觀」一下。
在霍金的講座裏,百分之九十的「聽眾」是不明白他演講內容的,可見這並不是一次科普教育,與會者對於霍金本人的興趣,遠比他的「宇宙爆炸理論」感興趣的多。
加上傳媒感性的形容,比如「一個偉大的腦袋,收藏在一具萎縮的身體裏」之類,套句俗話,那就使霍金「充滿了神秘色彩」,咁都得?香港人於是好奇起來,熱衷起來,就人人爭睹霍金風采了。

世界上頂尖的科學家有許多,寫出精采著作的也不少,但可以令百分之九十香港人感興趣的,又有幾個呢?
或者這麼說,霍金的「偉大腦袋」如果不是像現在這樣,「收藏在一具萎縮的身體裏」,而是長在一副昂藏六尺的身軀上,能走能跳,能說會道,那麼他到香港來訪問,還會有那麼多「崇拜者」來製造如此盛況嗎?
肯定不會。
對於大部分世人來說,霍金之偉大,不在於他的科學理論,而在於他不屈不撓的精神。這種精神,對於在太平世道裏日子越來越好過的人來說,就算不感激勵,也由於「震驚」而轉為敬佩。
霍金對於人類真正的啟迪,是他精神而非學識。
所以,說什麼因為霍金訪港,掀起了香港人對科學的興趣,令許多年青學生因此迷上科學,由此促進了香港人的科學熱情之類的動人語言,都是屁話。
做人要老實,「參觀」過霍金之後,要實事求是問一下自己為什麼去「參觀」,不要太虛,不要騙自己,這也是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