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水黃𩶘䱽」三口家中毒

吃「火水黃𩶘䱽」三口家中毒

【本報訊】粉嶺一家人前日在超級市場買了一條「黃𩶘䱽」魚,返家清蒸做餸,其間已嗅到該條魚有火水味,但一家人仍照食如儀;至昨日凌晨其中三人同感不適,屙嘔大作,幸經送院治理後均無礙出院。有醫生懷疑他們是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病毒,呼籲市民要煮熟海產方可進食。

屙嘔送院治理

懷疑集體食物中毒的一家人姓袁,包括男女戶主及兩名兒子,家住粉嶺名都雅碧閣一單位。女戶主前日在住所附近一間超級市場,以30多元買了一條黃𩶘䱽魚,晚飯時清蒸做餸,另外有蒸蛋和番茄薯仔湯。據稱,在吃飯時事主已嗅到該碟清蒸黃𩶘䱽有火水味,但除了長子外,戶主夫婦和年約10歲的幼子都有吃魚。
至昨日凌晨2時許,男女戶主和幼子同時屙嘔不適,至中午12時許,戶主見情況沒有好轉,於是報警一同被送院治理,事後三人均無大礙,可以出院。

疑遭電油污染

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勞永樂醫生表示,一般吃海產食物中毒情況,不外乎兩種原因,一是感染諾沃克病毒,症狀主要是嘔吐;另一是感染副溶血弧菌,症狀似一般腸胃炎,有屙嘔現象。如果有屙有嘔相信是後者,主要是煮不熟海產所致,中毒約八小時後會出現病徵,但屙嘔後休息兩三日便可復元。至於魚有火水味是常見現象,特別是一些來自近岸的魚產,可能會被船隻的電油污染而有火水味,吃後會有作嘔現象,不過市民是很容易可以嗅出異味,發現有火水味便不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