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已經開始了一個星期多了,截至目前為止,仍然以阿根廷最有王者風範。上周五阿根廷隊以6比0大勝塞黑隊,讓阿根廷人重溫近20年來的捧盃夢想愈來愈近,一洗4年前在小組賽中被淘汰的痛苦回憶。坎比亞索所入的第2球,在電視上被反覆地播放──如此優美的配合,克雷斯波的腳跟後傳球,幫助坎比亞索完成了最後一擊。一家西班牙媒體更把這個入球描述為「阿根廷的世界盃獨奏」。
阿根廷下半場被換上來的兩名年輕小將,分別是效力西班牙冠軍巴塞羅那的梅西和巴西冠軍隊克林錫安的特維斯,雖然都是初次參加世界盃賽事,但亦奉獻了兩個美麗的入球。總結阿根廷隊的表現,最重要是有周詳的組織,而且個別球員亦有精湛的個人腳法,令隊伍表現有如水銀瀉地。
只守不攻非善策
回顧阿根廷隊在1930年的首屆世界盃,戰勝墨西哥隊和美國隊時都入了6球;1978年的世界盃亦以同樣比數大數秘魯隊,這是他們第4次在世界盃單場比賽中入球達到6個的紀錄。
講波阿叔有一名句「波係圓的」,道出了看足球的最大樂趣,就是變幻莫測,弱隊可以打贏強隊,但勝利很多時都會留給一些有準備的人,例如所採取的攻防策略及團隊合作,便是球隊能否突圍而出的關鍵。阿根廷隊的特點是防守能力強,而進攻策略也很明快。無疑,只攻不守,很多時都會「入埋都唔夠輸」;但只守不攻,就即是「捱打」,守多必有失,也不是辦法。所以,一隊出色的球隊一定要攻防兼備。
足球場上的理論,也可以應用於投資策略上。事實上,投資組合是否「進可攻、退可守」,有否周詳的組織,也相當重要。正如上述,倘若投資組合只攻不守,買的全是「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工具,那麼,一個大浪撲打過來,便很容易會損失慘重了。環球股市自5月至今的表現,相信已足以讓讀者們明白這個道理,事關股市一直下跌,更低處未算低,早前於高價買入礦業資源類股份,又或是大筆投入新興市場的投資者,實在有苦自己知。但若然投資組合只守不攻,買的全是低風險的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投資回報就可能連通脹也跑不贏。
因此,筆者一直強調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投資組合要同時平衡個人的投資回報及風險:究竟你所期望的是「輸少當贏」,還是有一個絕對的回報?正如過去我在此所述,1個適合的投資組合,要配合個人的年齡、投資經驗和財務需要等因素,讀者們可與自己的理財顧問談談。
忽略防守代價高
然而,就筆者所見,很少投資者能真箇透過財務分析,客觀地進行資產配置。他們基本上的做法是,投資於當時最熱門的股份類別,即使冒上自己不能承擔的風險也在所不計。所以,筆者在此也提醒讀者們,即使在最有利的情況下,組合的防守工作也絕不可以鬆懈,以免大意失荊州。
在球隊中,一般用的戰術是「4-3-3」,即4名後衞、3名中場、3名前鋒。或許讀者們也可從中悟出一些資產配置的策略。
組合中的「中場」,莫過於股債基金,其特點是當市況良好時,基金經理可把較多資金投入股市;而當市況轉壞時,就把錢放在債市上,做到「進可攻、退可守」的效果。
至於「後衞」,當然是債券及債券基金。在跌市時,這類投資工具往往能發揮不錯的抗跌力,是資金的避難所。即使加息在即對債券不利,但近期仍見資金不斷流入債市,以鎖定早前從股市獲取的利潤。而組合中最後的「把關」守門員就是現金和貨幣基金了。讀者們不要輕看它們的效用,只要「把關」做得好,在最惡劣的市況下,也可以保留實力,以組織新的攻勢。
採用「4-3-3」之比,中後場防守的部份佔去組合的70%,進攻的就只有30%;在目前市況波動、環球股市欠缺方向的情況下,相信這個組合比例,能為讀者們導航,部署投資策略在偏重穩健之餘,亦要有穩守突擊的明快進攻節奏。
當然,除了周詳的組織外,基金的選擇能否發揮其最大功能也很重要。要在不同基金類別中挑選出精英,讀者可參考基金評級機構如標準普爾、理柏、晨星等之評級,從而尋找合適的選擇。
莫健歡 常務董事
凱萬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