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經濟好轉留人要加薪

曾淵滄專欄:經濟好轉留人要加薪

香港經濟續有好轉,失業率降至4.9%,創57個月新低。失業率下降,工人對失業的憂慮減輕,要求加薪的聲音必然加大。前日由4家巴士公司的工會發起的工業行動,只是一個開始,相信其他工會也會陸續要求加薪。就算沒有工會,老闆為了挽留人才,也得加薪。
包括我在內的城大7位教授,與中原地產合作製作的中原城市指數,在過去半年也面對聘用研究助理的問題──請一個,走一個。最近,聘用了一名自己學生,剛畢業的,為了留住她,一畢業就付她研究助理最高的薪階,而不是起薪點。起薪點與兩年前的市場價差不多,但已不是今年的市場價。
大學制訂各級教職員工資的薪階制度,不易在短時間內改變,因而經常跟不上市場,有時高過市場,有時則低過市場。很明顯的,現在研究助理的薪酬起薪點是遠低於市場價。
大量理工科的教授轉向內地聘用研究助理,但是,中原城市指數的研究,研究助理必須對香港房地產有一定的認識,內地來的人不易擔任,再加上聘用內地研究助理得花一段時間等待特區政府批准,沒辦法,我們只好靈活一些。幸好,中原城市指數研究的一切開支,由中原地產支付,錢財的運用也靈活一些。

「可加可減」得啖笑

可幸,巴士工潮1天之內就解決,3家工會願意接受比原先要求為低的加薪幅度,算是一種讓步,原先的要求,只是談判的技術罷了!4家參與工業行動的工會中,3家接受調解,剩下職工盟仍不願意接受,但孤掌難鳴,相信最後也不得不見好就收。
巴士工友工資調高、巴士用的油價格上漲,成本自然增加。特區政府在過去用了幾年的時間,才成功落實一個所謂的「可加可減」的巴士車費檢討機制,當時搞這個車費檢討機制的談判,原是希望減車費,可是討論時間拖得太長,一談再談後,香港通縮消失了,通脹來了,工資加了,看來這個「可加可減」機制執行的頭炮,會是加價而不是減價。
中國銀行(3988)上市,引起哄動,很快的,國企4大銀行之首的工商銀行也快來香港上市。儘管大市不振,社保基金已決定投入180億元,算是打打氣。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