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下旬,叫人鬆口氣,父母親兩個節都過去了,不怕被過度熱情追問,對父母親/孩子的期望。年年重複的話題,也不算了無新意,間中令人頗有感觸,像今年的母親節,電視新聞訪問一個老太婆,問她母親節的願望是什麼。老人家伶牙利齒答:仔女個個有工做,健健康康,聽教聽話。
現代父母不禁搖一把頭,上一代啊,思想單純得離譜,要求低得叫人發笑。今時今日做人父母,簡直似買窩輪,肩膊得頂住七三滿分的風險。望子女成龍?講出口都會自己倒抽一口涼氣,太過超現實嘛。腳踏實地,巴望子女盡快獨立,成年後,一人做事一人當,打工又好,做小買賣又好,得為前程負責,別把老餅父母當人肉櫃員機,榨取無道,老來連棺材本都要挖出來替孩子還貴利找卡數的悽涼新聞,聽得太多,叫人心驚肉跳。
子女隨時變「壞賬」,遲婚而且決定不育的男女,實屬超班明智。因為不生,成年子女對耆英家長便多一份寬大諒解,沒所謂寄望不寄望,打分數作啥。前事不計,老人家會行會走飯來張口就得了,囉囌半輩子,也慣了,孩子已經自立門戶搬得遠遠的,也就不介意。中年子女和老年父母不必刻意製造共同話題,錯綜複雜的親情已然轉化成好風如水的交情。年紀愈大,愈能把父母當同輩人看待,兩代人坐低飲杯茶食個包的場景,溫馨說不上,倒有點公園裏雕像般的獨居老人的滄桑。天色已晚,八九年六月那個父親節他是怎麼過的話題暫且打住,還是趁蚊子偷襲前,歸家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