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宣布,在香港設立亞太區總部,並將於8月27日推出人民幣兌美元、歐元及日圓的期貨和期權新產品,入場費100萬元人民幣,較人民幣零售NDF的1萬美元高,預料暫時只有機構投資者或者富貴散戶才能參與。
【本報訊】CME高級總監孫致恩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在今年較早時間,跟中國外滙交易中心簽署合作協議,讓內地金融機構及投資者,可通過外滙交易中心買賣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外滙和利率產品。
該人民幣期貨產品結算價是以人民銀行提供的收市價為準,與現時新加坡和香港的不交收人民幣遠期合約不同,可以說是首個以中國內地的人民幣滙價為基準的期貨產品。
他表示,由於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影響日益重要,因此該所推出人民幣期貨及期權產品,配合市場需求,為金融機構、投資者提供對沖工具,減低人民幣波動的風險。現時在新加坡和香港的人民幣交易,每天高達10億美元。
美元歐元及日圓作結算
他強調,新產品可為用戶提供多一個對沖選擇,可以互相配合,例如人民幣遠期不交收合約以1美元兌8元人民幣報價;該所以1人民幣兌12美仙報價;新產品結算單位為美元、歐元和日圓。
CME首席執行官CraigDonohue透露,該所的外滙產品每日平均交易量在5月升了69%;每日涉及交易市值達600億美元,是銀行間外匯市場以外最大的外匯市場。
鄧普頓指人民幣被低估
另外,鄧普頓資產管理執行董事麥樸思(MarkMobius)在接受《彭博資訊》查詢時指出,按人民幣的相對購買力而言,人民幣滙價相對美元應被低估了約20%。麥樸思拒絕預測人民幣滙價走勢;不過,若以人民幣昨天收市報8.0029計算,即麥樸思相信人民幣滙價理論上應為6.0419。
昨天人民幣收市價比較周一輕微回升0.039%,中間價為8.0036,比較周一的8.0018輕微低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