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香港最受關注的三件大事,兩件是延續前一周的熱門新聞:巴士阿叔的後續發展,和商台的「最想非禮的女藝人」選舉。這兩件事雖反映了社會風氣與社會問題,但事件本身迹近無聊,而且相信很快就會被人們忘記。
真正的大事,是霍金訪港所掀起的熱潮。這是一樁值得我們思考的對社會有長遠影響的事。霍金以身體力行和他的言談,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求知問學的態度,和對人生永不放棄的精神。
榜樣,是所有人都可以修讀的課程。
…………………………
霍金留下不少讓香港人印象深刻的金句。被問及香港癱瘓病人阿斌曾公開請求安樂死,霍金說,「如果他想的話,他有權選擇了斷自己的生命,但這將是一個重大錯誤。無論生活如何惡劣,你總會有些事情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好。有生命,就有希望。」
他反覆提到他研究宇宙學,就為了回答一個永遠無法終結的問題:為甚麼我們在這裏?我們從何而來?
他說:「你可以在身體上殘廢,但不可以在精神上殘廢,別人不會給你時間。」
…………………………
甚麼是精神上的殘廢?其中之一,相信就是人生被金錢、權力、色慾所支配。也就是齊宣王所說的「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寡人好貨」、「寡人好勇」,從而淹沒了尊重人權的價值觀和求知慾。
推動霍金來港的丘成桐教授說,他曾接觸中文大學與港府,都不願接待霍金,因為從經費及實用效益來看,接待霍金是蝕本生意。
只着眼於可以見到的利益,而不考慮對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的深遠的影響,這應該也算是一種精神上的殘廢了。
…………………………
曾特首今年六月四日在昆明就「六四」事件回答香港記者的問題時說,「事件已有十七年,十七年來內地已有舉世矚目的大變化,這些變化亦為香港帶來繁榮和很多經濟效益,使到香港人在這段時間得到客觀的評估。」
用經濟效益來評估一宗褻瀆人權的屠城事件,這種金錢價值高於所有人類價值觀的精神上的殘廢,原來是一脈相承的。
…………………………
科大理學院副院長吳大琪說,聽霍金演講,不在於吸收其理論內容,而在於欣賞他的治學精神:「你可以留意到,他是用一種學生求學的口吻來說出他的想法。」
我們習慣聽到的,卻是非權威人士以權威口吻說出自己的想法,或引述權威人士的語言來證明自己的想法,卻很少見到一位真正的權威人士以學生求學的口吻說出他的想法。
前者大概也是精神上的一種殘廢。
…………………………
霍金被問及一生人尚有甚麼仍在追求的目標,他說他仍想知道黑洞裏面是甚麼、宇宙怎樣開始,在一百年後人類怎樣生存下去?「我亦很希望能夠明白女人」。
他的回答引起笑聲不斷。但他的回答其實不是笑話,而是一個認真的問題。因為人的知識,一是了解自己,一是了解自己以外的世界。了解自己不容易,了解人不容易,了解異性更是一個很大的值得探討的問題。霍金的回答,涉及他對自然科學以外的人文科學的關注。
逢周一、二、四、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