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周五急升,恒指升幅超過400點,為近4年來最大的單日升幅。轉勢了嗎?仍然不知道!單憑兩天的升勢,是不可靠的。我還是會耐心地等待2天平均線越過19天平均線,才再度入市。
過去兩個星期的急升急跌再急升,有人已嚇破膽,但也有人很高興,因為可以賭波幅。
6月1日急跌,6月2日馬上回升;6月5日再升,但是6月6日又跌了;然後,6月14日終極一跌,跌幅近400點,帶來6月15日止跌及6月16日的狂升。有膽賭波幅的人,特別是賭窩輪者大有斬獲。看來,現在只能將股市當成球場,以賭球賽的心態入市。
大戶操縱市況
很明顯的,這種大起大落的局面,完完全全是由大戶所操控,特別是以炒期指為目標的對沖基金。大家不妨想一想,過去兩個星期,股市的基本因素改變了嗎?沒有,一點也沒變。基本因素不變而股市自己大變,除了大戶炒作之外,沒有其他理由。
每一天,股市不論是大跌或大升,財經新聞都會引述分析員所提供的升跌理據,不外是擔心加息或加息壓力減低。但是,這一切一切的理由,全是分析員被記者追問之下隨口亂講的。股市升,就是加息壓力減低;股市跌,就是擔心加息。但是,上周股市急跌後的急升,正是發生在美國公布5月份通脹數據之後。5月份的通脹率並沒有因為商品期貨價格急跌而下降,升幅高過市場預期。通脹率高,加息壓力就應該增大,但是股市卻急升,可見各種各樣用來解釋股市升跌的道理與因素,已經暫時失去作用。
利淡消息消化
在散戶已經完全失去信心,驚慌旁觀的情況之下,股市就只剩下大戶在鬥力、在狂賭、在期貨市場興風作浪。不過話得說回來,通脹、加息這些基本因素,不是不再重要,只是股市在目前仍未完全消除加息壓力之前,暫時失去作用。
隨着美國聯邦儲備局於6月28日及29日的會議日期逼近,股市對加息的壓力也一定會逐日消失,相信目前已很少人期望本月底的議息會議會有好消息。
但是,當人人都認為本月底的議息會議只會有壞消息、沒有好消息時,到壞消息真的公布時,震盪力已消除,壞消息消化了,就沒有甚麼殺傷力;相反的,如果出現的是好消息,股市就會出現另一次狂升。然後,大家再進入競猜8月份加不加息的遊戲。
當然,如果市場對美息再升的揣測不斷,港股在聯儲局8月議息之前,只會有反彈而不會出現轉勢。正如美國聯儲局多名官員近日的言論——日後會否進一步加息,要視乎數據的表現,所指的自然是通脹數字。因此,大家不妨在日曆上圈起每1個美國公布通脹數字的日子,先避一避其鋒頭。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