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全球熱賣,香港追捧者大不乏人。本地收費電視台為了吸納用戶,以天價購入獨家播映權。一位世伯是球迷,剛搬了家,還未裝收費電視。問他往哪裏觀看賽事,他竟然說上網免費收看。世伯平時甚少用電腦,如何得悉這一法門,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巴士阿叔」及「網上世界盃」讓港人初嘗所謂「網絡電視」(IPTV)的滋味,預計此渠道會越來越流行,前途無可限量。
其實「網絡廣播」不限於電視,香港早已有民間「網絡電台」,雖然未成主流氣候,仍屬業餘性質,但可從中窺見未來廣播局面的雛形。「網絡廣播」的特點是器材便宜,起動成本低。另一特點是不佔用任何電波頻率,因此不用領牌。兩個特點加起來,提供了極佳土壤讓民間網絡媒體在未來如雨後春筍般萌芽。這一堆中小型媒體不會完全取締主流媒體,但對於打破廣播渠道的壟斷,擴大小眾趣味生存的空間,則比起任何「反壟斷法」有效多了。
「網絡廣播」不用領牌,也不受廣管局監管。有趣的問題來了:如果一個擁有大批年輕人聽眾的「網絡電台」節目搞個甚麼「最想非禮藝人」選舉,廣管局可以做些甚麼?在現時法例下應該是束手無策了。話說回頭,「架勢堂」一事,就算沒有廣管局插手,結果可能分別不大,皆因在廣管局懲處之前,輿論及公眾壓力已經發揮了監察的效用。
內地對廣播的管制比香港要嚴得多,小至數目字的寫法(只能用阿拉伯數字,不可用中文數字),大至互聯網內容的進出,一概受政府機關監管。近期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達文西密碼」在上畫二十三日後遭全國禁映。禁映的理由未有言明,有說是有內地主教看了該電影,認為內容有損天主教的形象,遂向有關部門打招呼,是否屬實則不得而知。
無論如何,禁映的最大得益者可能是翻版商。影片先上映了幾星期,造成了話題,然後政府機關禁映。凡舉禁播禁賣,多半是越幫越忙。美國名嘴奧普拉.溫芙瑞(OprahWinfrey)在其讀書會推薦過的書籍,往往由冷門變成好賣,好賣變成熱賣——根據往績,內地監管機關的「點石成金」之能也毫不遜色。大眾心想:為甚麼要禁?不是因為色情暴力,一定是有天大的秘密了,如此一來,對該電影的好奇心反而大了。在禁映的煽風下,需求飆升,供應卻停頓,翻版市場這個「另類」渠道自然就炙手可熱。政府的措施帶來所謂非預期的效果(unintendedconsequence),屢見不鮮,已不是甚麼新鮮事了。
禁映刺激了需求,又停止了供應,其中最大的受害人,大概是痛斥該片的梵蒂岡和該片的產地美國,碰巧都是跟內地政府有過節的。美國近年三番四次高調指摘內地保護知識產權不力,梵蒂岡則對內地自行任命主教表示不滿。如此錯綜複雜,爾虞我詐的題材要是落入「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DanBrown)的手裏,又可以發揮其頂級陰謀論想像力,將中美梵的三角關係前世今生恩恩怨怨大書特書,說不定又是一紙風行!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