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本是最燦爛的年華,卻在這時患上癲癇症的布悔芝,過去六年重複又重複的發作,幾乎每個月都要入急症室,病情惡化令她這樣年輕就中風,生活徘徊在醫院與家居之間。她的夢想其實很簡單,「只想找到一份工作,自力更生」。
在2001年的一天,她突然昏倒,由那刻起,就持續不斷地發作,入院次數數之不盡,「照過無數次腦,中過風,坐咗成年輪椅,入過深切治療,最嚴重時每日食80粒藥,一餐都食成廿粒」,她質疑過醫院為何找不到真正病因。
家中設有平安鐘
「癲癇症一發作,就好似閃電咁,會抽筋、反眼、好多人都會好驚」,即時就把她送院,「一發作就入醫院,一入醫院就要住兩、三個星期,仲係要入精神科」。
她投訴在精神科病房,看到很多很多不平事,「有啲病人未食藥之前好好哋,食咗藥之就混混沌沌,仲衰過唔食,又俾人縛住(穿上約束衣)」。她說,當癲癇症沒有發作時,其實很清醒,但住在精神科病房內,卻見到不少很亂的精神科病人,令她感到很大壓力。
最近,她的情況好轉,訪問前一段時間也沒有再發作,但仍未算穩定,還有接受職業治療,學習了十字繡花,做運動,還寫下過去多年的病情發展,「希望寫一本書」。
在未病前她很早已踏入社會,做過理貨員、工廠、冒險樂園及福利機構等,近年因為病發才領取綜援。她現時只希望病情穩定後,可以找到一份長工,「唔想靠綜援」。
她需要使用俗稱救命鐘的平安鐘,藉以在家中發作時可以按動,她曾經作為平安鐘用家接受訪問,講述平安鐘如何幫助她,但她笑說,多數都是老人才用呢!多年折騰,令她害怕再入院,老是叮囑朋友,如果當她發作時,「除非昏迷不醒,否則千萬不要再送我入醫院。」 本報記者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