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賣旗的年青人,態度上跟過去分別很大。以前賣旗,同學都很積極進取,大家紛紛約定怎樣在街角封位,三角短傳,為求沒有一個「漏網之魚」,看見甚麼人也衝上前,撞過去,但求一博。前面正在糾纏,漏網的後面就會補位跟進。但由於試得多,買的也不少。
現在年青人賣旗沒有過去那麼積極,常怕被別人拒絕,經常先用眼神示意,對方目光不接就問也不問,缺乏跟周圍的人詢問一句:「先生,買支旗吖?」的勇氣。連朋友面對面說話都不多,怎有勇氣跟陌生人溝通?結果只淪為街角一尊土地公,要善信主動奉獻香油,當然再也聽不到買完旗後的一聲謝謝。
偶爾有人叫我買旗,我都會問:「你們是甚麼機構?」可是年青人被你這樣突然的詢問嚇呆,要即場翻看袋子,然後用一種大概只有住在他口腔內的牙蟲才聽得到的聲音,喃喃唸了一遍。我不清楚他是羞於這個機構,還是認為我怎麼會如此冒犯與無禮。
當然時代轉移,也影響了賣旗同學信心。現代手提電話普及,街上途人一手已被手機佔據,另一隻手又提着手袋背囊,大家就怕他沒手提取零錢去買旗,於是就放棄。而更重要的,是大家再也不會以籌款籌得多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