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壺普洱:謝肅方騎射機械人

沖壺普洱:謝肅方騎射機械人

謝肅方 55歲 知識產權署署長、騎射愛好者
7月初在青海舉行的第二屆國際騎射比賽,謝肅方再次父子兵上陣,與青海及南韓選手較高下。

踏踏馬蹄聲,我穿起模仿明朝軍隊的服飾,策馬拉弓射箭,心裏不斷重複一個節奏:馬、馬、馬、馬,靶,拉弓,射;馬、馬、馬、馬,靶,拉弓,射……。發箭一刻,跨馬站立,頭向前俯衝與肩位成一水平,眼望箭靶,我心中已經確定那個遙遠的核心。
在25秒內跑畢約150米的賽道,人在馬上,重複拔箭、拉弓、發射,我沒有威武勇士的感覺,我只是個騎射機械人。
這是我去年在南韓參加第一屆國際騎射比賽的情況。
因為熱愛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騎射運動,我研究學習射箭及騎馬已經分別15年及10年。去年我與兒子謝凌熙及一名公務員朋友組成一支小型香港隊,在國際騎射賽與韓國及美國選手對壘。結果我與兒子分別奪取2個及1個金牌;父子兵全取金牌,友人又奪得一個銀牌,我們都很興奮。
今年國際騎射比賽將於7月1日至3日在青海海東區樂都舉行,比賽場地位處山谷,遠有雪山,近有森林清溪,是處人迹罕至的優美高地。當地約十個西藏民也會加入今年的賽事。
是不是中國強悍游牧部落後裔風聞我這個英國人在現代國際騎射賽奪冠,特來要跟我較量一下?其實,我早就與青海射箭界稔熟,而且,現代青海藏民,種大蒜,採集冬蟲草賣好價錢,早已放棄游牧生活。以往代步的良馬,養在深山。但青海人仍然熱衷傳統射箭技藝。這個國際比賽能引發他們重拾古老騎射傳統,我為此感到非常開心,也增加今次比賽意義。

蒙古族人呢?草原慓悍英雄騎馬射箭技藝幾乎失傳;但遠方的匈牙利,最少在15年前,開始把騎射這門古老技藝當成一種運動。
醉心中國射藝文化,我在1996年創立亞洲傳統射藝研究網絡(www.atarn.org),旨在交流逐漸式微的亞洲傳統射藝及弓箭製造的資料;又著有《射書十四卷》及《百步穿楊》等與射藝有關的書籍。
人類於2萬5千年以前開始使用弓箭,商代甲骨文記載狩獵活動,也是用弓箭射殺鹿、豬、大象和犀牛。若結合行軍之術,騎射也是古代殺敵方法。在真正戰爭中,馭馬術很重要。因為,馬很喜歡跟同類結伴而行,牠們沒有敵我之分,駕馭不了牠們的走向,馬跟着敵方的馬跑,騎士就會身陷險境。
騎射技藝,實事求是。有些人,馬上威風凜凜,但發箭落空。所以,掌握騎射技藝的三個關鍵是:平衡、節奏與勇敢。馬上功夫,首重「坐穩」,上身要穩健,下腰身要鬆軟柔韌。人坐不穩,馬也行不穩。駕馭馬匹切忌「驚青」,一匹好馬很會揀擇,知道誰是牠的真老闆。通常,我一上馬,節奏快慢、人馬溝通,一分鐘後,馬就會乖乖知道我是老闆。
我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念中國語文及文學,1978年入港府當政務主任至今。心中英雄是西漢時代的飛將軍李廣。他驍勇善騎射,一度被匈奴俘虜,最後仍能殺出重圍,返回漢營。我好古代技藝,但絕不能與當年武狀元相比。古代武狀元,除了步射、騎射外,還要懂得舞春秋刀,舉制石。
為官多年,習騎射,讓我更明白良弓難玩,良馬難騎,良臣難使。我也遇過有見地但不聽話的下屬,他們的質素比唯唯諾諾討好你的人要好。其實,人與馬都有脾氣,管理與策騎,都是一門學問。
撰文:冼麗婷 攝影:成啟聰

所謂虎父無犬子,謝凌熙遺傳了父親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