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來如此:非洲足球崎嶇路

源來如此:非洲足球崎嶇路

或許因為在亞特蘭大的奧運場地上,我曾親眼目睹尼日利亞在落後的情況下,先後擊敗巴西與阿根廷奪得冠軍,令我對非洲足球多了一份感情與寄望。可是,距離這面歷史性的金牌一晃已是十年,在世界盃的舞台上,非洲球隊似乎還沒有真正的準備好。
今屆決賽周出現了科特迪瓦、多哥、安哥拉及加納等新丁,背後隱藏一些可堪注意的因素。首先,喀麥隆、尼日利亞、南非、摩洛哥及塞內加爾等曾在世界盃舞台上率先亮相的非洲球隊,紛紛在外圍賽下馬,證明在非洲大陸上,各國的足球水平正在普遍提升,彼此實力的差距極近。
考慮到在這幾個國家中,人均收入僅是美國約20分1,非常貧困;藉着足球脫貧的想法,難免成為球員的基本動力,年輕一代球星因而湧現。上屆名不見經傳的塞內加爾,超乎想像地打入8強,隊中主力像迪奧夫、卡馬拉、柏巴迪奧普等都聲價十倍,更成為各隊球員奮鬥的目標。
可是,在今屆第1輪賽事中,非洲球隊除了突尼西亞迫和沙地阿拉伯取得1分外,其餘都鎩羽而回,未能帶來任何驚喜。科特迪瓦在死亡之組,首仗敗於強隊阿根廷非戰之罪;但其餘各隊實在問題多多。
非洲各國內部的政經狀況,經常在拖着足球後腿,今屆也不例外。多哥教練費斯達因獎金發放問題,幾乎陣前易帥,屬最新近例子。但同類情況在98年的尼日利亞也曾發生,非洲球隊的管理階層,實在必須檢討。
撇開背景問題,非洲球隊在首輪賽事中全部都有失球,一方面見證了後防不穩,同時亦展示了在心態上偏於急進,過份渴望爭取表現,防守意識鬆懈。科特迪瓦無人看管對方的危險人物列基美,固然令人費解;而安哥拉面對葡萄牙,竟在一開賽便壓上前場,導致後防空虛,讓對方的費高直刺心腹,協助保列達早早取得入球,更是典型例子。

過份急進暴露弱點

非洲球員其實大多極具潛能,力量與速度兼備,在歐洲頂級聯賽落班的球員漸多,像杜奧巴、艾迪巴約、查比斯、艾辛與艾比亞等,應可將大賽經驗與隊友分享。可惜足球靠的是整體,「單天」難保「至尊」。教練必須調整全盤,讓球隊攻守平衡,才有望在頂級賽事中突圍而出。
非洲球隊在門將一環,普遍已經不夠穩健,若後防繼續冒進,不依部署,而在急需入球解困時,又繼續個人英雄主義式浪射,只會停滯不前。安哥拉的阿克華頻頻嘗試難度至高的倒掛射門,未免有點捨本逐末。

尼日利亞光輝難重現

科特迪瓦問題較少,可惜他們身在死亡之組。安哥拉與多哥陣中球員,能否在有限經驗中迅速修正,未許樂觀。加納敗於意大利後,再遇強敵捷克,一樣難以看好。只有突尼西亞已有1分在手,且處身在西班牙獨大的H組,仍有力博出線。
尼日利亞於10年前光輝一剎,看來難在今屆世盃重現。但可堪告慰的是,起碼問題清楚不過,若可及時解決,誰都不可以再小看你們。
潘源良
一筆在手,歌詞與文章皆如泉湧;細膩感情,將足球化成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