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晉身世界盃決賽周的加納,處子登場即以0:2向意大利俯首稱臣,而且球隊全場出現的22次犯規,更被貫以「茅躉球隊」的惡名,究其原因輸在一個「矮」字。
及至關乎生死的第2仗,加納要力保晉級希望必須在捷克身上取得分數,但球隊在首戰與「藍軍」的比賽中卻暴露了身材矮小的弱點,在面對意大利3大前鋒東尼、伊亞昆達及基拿甸奴合共平均身高達到1米88的球員時,加納中前場的球員如艾辛及彭素爾等平均身高只有1米80的球員,只能以超技術阻截對手,以犯規彌補身高上的差異。
打地面戰克制長人
雖然捷克「長人」真高拿肯定因傷無法上陣,但盧雲歷及馬歷軒斯等同樣高身超逾1米88的球員,肯定令加納再一次陷於「矮仔打高佬」的苦況。
唯一的辦法就正如教練杜高域所言應盡量與捷克進行地面戰,而且為了改善球隊不濟的入球能力,杜高域已加強球員的射門操練:「我們每天不斷練習射門,深信對捷克時會有更佳表現並且取得入球。」
除了先天不足外,加納球員欠缺大賽經驗也是其致命傷,對「藍軍」時先被無人看管的派路輕鬆起腳,繼而古科回傳乏力造就伊亞昆達奠定勝局,兩次的失誤將加納球員「愚勇」的問題表露無遺。
文:賴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