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殘騙保險案受騙公司之一蘇黎世保險集團,其一般保險業務董事余健南昨在廉政公署記者會承認,保險公司審核工傷賠償的機制確存有漏洞。他指出,業界只會核實投保人受僱公司、醫生、醫院及勞工處發出的文件,甚少先面見傷者才批出賠償:「每年有成六萬幾宗工傷個案,好難做到每單都見當事人。」
世運保險顧問主席羅少雄則表示,行內面對激烈競爭,不少保險公司都向顧客作出7至12天內批出賠償的服務承諾:「好多時輕微嘅交通意外,警察唔查,保險公司惟有信晒當事人」。
自導車禍最常見
有資深保險顧問透露,本港較常見的騙保金手法,是自製撞車意外,再找相熟車房以高價「開單」維修;或在輕微工傷意外後,要求醫生多發幾天病假,或購買人壽保險時隱瞞已知病歷。
保險公司會透過「核保」程序,如追問投保額較高的客戶過去數年入息、資產、負債紀錄,或將意外保險賠償金控制於不超過投保人士周薪六至八成,以減低風險。
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智思承認,近年多了內地人投保,當遇到低收入投保者購買大保額保險時,保險公司會特別小心。保險業聯會總幹事譚仲豪認為,今次事件相當罕有。